这本书对我来说,算是打开了一扇非虚构的大门。前两天,读书会里有人在讨论非虚构和文学性,我认真的看了大家的讨论,得出一个结论。一,我不太文学,二,我也只想看本书,何需争论。这年头,连小孩都听不进别人的话,更何况是成年人。动人,真实,有社会价值,书已经是上乘。
除了读书,我还听作者分享了自己写作的故事。意思是,写这本书不是为了博取同情,而是希望让更多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我自己的理解是,生活总是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艰难,走着走着,也许会没有那么难,也许会更难。只是有的人足够幸运,一出生就无需面对别人的艰难。难也好,顺也罢,直面生活,走好自己的路,也尊重走不一样路的人们,报以善意。
我生活在郊区,我的父辈,祖辈也都是普通人,不富裕,却也是用自己的生命托举起小辈们更优越的生活。直视他们的艰辛,为他们多做一点,多陪伴一点,哪怕多一点关心,尽力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