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百无聊赖站在街口,一边听着大嫂和大姐的家常话,一边枯等中午十二点半开饭时,我开始后悔。
当我坐在挤挤的饭店里,看着人来人往的热闹,想到那个神秘的“冠状君”时,我又一次后悔。
当我睡在大嫂窄小房间的窄小床上,等着老宋喝完酒一起回家,当我自己也被拉上桌子,看老宋和兄弟们一杯一杯喝酒时,我再一次后悔!
其实,既来之则安之乐之是我一直的态度。因此,我也已好久不再后悔了。但是今天,我真的是数次感觉到了后悔。
不是后悔我今天跟着老宋回他的老家,而是后悔,自己犹豫再三,终于还是做了一个违背自己初衷的决定。
二姐家的孙子今天过百岁,二姐打电话来,请我们回老家来参加。
本能的反应是,疫情时期如此聚集怕是不合适,虽然我们这儿好像没有那么紧张,但毕竟很多人一起聚餐是有风险的。
可是接着又想到,这是老宋的二姐。二姐家老大在外做工,五年前煤气中毒去世。如今只这一个老二,孩子满月因为疫情严重没做,如今做百岁,不去的话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再说,回他的老家对我实在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公婆都已去世,哥哥姐姐虽然对我很好,但毕竟平时不在一起,彼此间实在有很大的隔膜。而且,最要命的是,后来的我越来越不喜欢许多人在一起的嘈杂,更何况,如果回去就意味着一天的时间都要被无谓消磨。而我的家里,还有那么多本新买的书等着我读,我的亲妹妹做完手术不久,有这个时间我更想去看她。
呆在家里静静地看书、写字、好好休息?
去妹妹哪儿帮她做顿饭,陪她说说话?
跟老宋回老家,去过孩子的百岁,和老宋的兄弟姐妹团聚?
三个选项中,显然最不想选的就是第三个。
试探地提出我的意见,“你去过百岁,我去看妹妹!”
老宋不言传,但是不高兴。显然是想让我跟他回去。
于是犹犹豫豫、不痛不快地出门,上车,回去老家。和他说好,回去吃早饭,上礼,中午不吃饭,回来到妹妹家去看妹妹。
老家把办酒席叫做过事情,吃酒席叫做赶事情。过事情的早饭非常丰盛,通常有玉米饭、羊杂碎、和杂面、荞面饸烙、烩菜、米饭、炒菜……
大姐已经先到,看到我很高兴,吃饭时一会帮我拿来一碗饸烙,一会又舀来半碗羊杂碎,照顾得无微不至。用女儿的话说,“你回到老家,姑姑对你就像对女皇!”而我,在大姐的殷勤照顾下感受着无限温暖,心里不解的是,怎么就有人会骂丈夫在农村的姐姐。我们的姐姐可都是这么卑微而周到地照顾我、毫无保留地对我好。
有那么一会,我有点庆幸跟老宋回到老家。
但是,随着老宋被拉去记礼,我们不得不坐等吃中饭,而饭后老宋表哥的酒场更打碎了我早回的想法。“兄弟们几个月不见了,让我们尽尽兴!”
好吧,你们尽兴,我等待,漫长的等待几乎要耗尽我的心力!
下午六点半,当终于等到酒场散去时,我开车拉回了半醉的老宋。感觉到超乎寻常的疲累。
“猪肉贴不在羊身上!”虽然老宋的兄弟姐妹也亲,但毕竟没有共同的话题,虽然跟老宋回老家倍受优待,还是感觉有点小小的不耐烦。
下一次,像这样的事情,我还是不来赶吧。实在的,不喜欢这样人声鼎沸的喧嚣,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花在这无谓的等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