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
学习设计模式的目的分为5方面分别是:应付面试;提高代码设计和编写能力;提高代码的可读性;提升学习框架的效率;为职业发展做铺垫,它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代码编写能力,
代码好坏的评价标准
代码最常见、最通用的评判标准包括:可维护性、可读性、可扩展性、灵活性、间洁性(简单、复杂)、可复用性、可测试性;其中重点为:
可维护性:所谓的"维护"无外乎:bug修改,功能添加;"代码易维护"是指:在不破坏原有代码设计、不引人新bug的前提下,能快速修改或者添加代码。
可读性:在团队协作过程中,代码被阅读的次数远大于被执行的次数,所以代码的可读性是评价代码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代码可读性评价标准包括:代码是否符合编程规范、命名是否达意、注释是否详尽、函数是否长短合适、模块是否划分清晰等;
可扩展性:表示代码应对未来需求变化的能力,代码的可扩展性是指:代码在设计的时候预留了一些功能扩展点,你可以在不大量改动原代码的情况下将新功能插入到扩展点上。代码是否可读、是否可扩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代码是否易维护。
要写出满足这些评价标准的高质量代码,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更加细化、更加能落地的编程方法论,包括面向对象设计思想、设计原则、设计模式、编码规范、重构技巧等。这些编程方法论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编写出高质量的代码。比如,面向对象中的继承、多态能让我们写出可复用的代码;编码规范能让我们写出可读性好的代码;设计原则中的单一职责、DRY、基于接口而非实现、里式替换原则等,可以让我们写出可复用、灵活、可读性好、易扩展、易维护的代码;设计模式可以让我们写出易扩展的代码;持续重构可以时刻保持代码的可维护性等。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设计模式、编程规范、重构
关系
面向对象编程因其具有4大特性是很多设计模式和设计原则的基础;
设计原则是我们代码设计的经验总结,对于设计模式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设计模式是软件开发总结出来的解决方案、设计思路,是设计原则的方案,侧重于提高代码的可扩展性;
编程规范侧重于提高代码的可读性,相较于设计原则和设计模式更加具体,更加偏重代码细节,更加落地。
重构基于上面四者保证了代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