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仅是我们做父母的宝贝,他更是他自己。我们虽然带她来到了这个人间,但我们没有权利去剥夺他去认知探索这个世间的奥秘。
当我看到《德国妈妈这样教自律》的时候,我自己应该感到庆幸,我早一点看到了这本书。里面讲了好多我们对孩子的不理解,不尊重。觉得孩子没有思维能力或动手能力,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大人的帮助。这一点就夺取了孩子的协调与四肢的发育。你能说,作为家长,你没有夺取孩子的权利吗?
书里边有这样一则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外国7岁的孩子利用课外时间在做义务劳动 打扫1到6楼的楼梯间。当中国妈妈去他家做客的时候,看到了他这一幕,非常的吃惊。因为孩子有一点残疾,自己拖着水桶与拿着拖把,看起来是有一点吃力的。中国妈妈要去帮他,孩子却说不用,我在做义务劳动。拒绝了帮助,说我自己可以。来到他家见到孩子的妈妈,把事情的经过给他妈妈说了。孩子的妈妈却说这是他每周的任务,这是他自己给自己定的任务。觉得通过劳动,自己可以从中找到快乐。
孩子的妈妈这样对中国妈妈说。孩子在做他自己事情的时候,如果接受别人的帮助,是自己无能的表现。孩子觉得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就绝对不会接受帮助。我们做父母的,也不会主动去帮助他。除非他向我们求助。
正是我看到了这样的教育理念。我才慢慢的引导孩子去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的孩子现在4岁,他自己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动。收垃圾是他每天都要做的。例如:吃过饭,饭桌上残留的垃圾。进餐完毕后,第一件事就是拿着垃圾桶,到餐桌旁边,把鸡蛋壳,剩菜都用抹布收拾到垃圾桶里边。这是他愿意做的事,我没有觉得这是很脏的工作,不让他做。星期天的时候,他会帮我打扫房间,先是扫地,擦桌子,在拖地。只要他愿意做,我就放手。让他自己去干一些事情,在此中间,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会提出来,让你帮助他。例如,拧拖把,他毕竟还小,没有那么的力气。所以,他要帮助的时候,我再去帮他,之后他还会拿着拖把去拖地。孩子不管是否能把地脱干净无所谓,我们大人不要去说教他,要鼓励他。而不是直接说,地都拖不好,别拖了。孩子的兴致一下子就被泼了凉水,以后再也不会拖地了。心理上受到了伤害。
我们做父母的,只会陪伴孩子一段时间。不可能陪他一辈子。爱他就要为他做长久的打算,才是对他最好的养育。放手对孩子来说是自由,是不修边幅的自我发展。能够更大空间的去施展自己多方面的才能与技巧。
我家婆婆看到我的孩子,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孩子会有很多问题,还有想象力的东西从他脑袋里蹦出来。回来给我说,今天孩子说什么什么,想象力真丰富。我只想说,你才管他几天,我在家里没有人打扰我的时候,我对孩子的付出,是你们都看不到,摸不着的。我能给孩子的,是他自己做自己,而不是填鸭式的给他,或管束他。
晚上的一幕,我非常生气。孩子在外边玩耍回来,他奶奶就急忙给他端来洗脚水,要帮他洗脚。我真是看不过眼。我说:"他自己会,不用你帮他。你一直帮他,你成为他的奴隶,什么事情都帮他做好,他做什么?你能帮他一辈子?你觉得,你这样是对他好吗?"我非常讨厌他们这样的做法,什么事情都要去替他完成。早餐剥个鸡蛋,也要帮他,说:"他剥不好,浪费。菜也要帮他夹,不然掉桌子上,脏了。"我的上帝,我真是没有一点办法。每天都在为孩子而苦恼,都在为他争取他的自由。
最后摘录这本书当中的一段说,供大家借鉴。《无论父母或朋友,都不可能帮助孩子一辈子。以后的路还很长,他必须自己走完。如果自己不劳动,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础。我们之所以这么做,其实是为了孩子好。爱孩子,就是做长远的打算与考虑,要学会放手锻炼孩子。现代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四肢健全的人,都很难找到成功的机会,更不用说,天生有点残疾的孩子了。所以,必须从小磨练他的意志,培养他百折不挠的精神,不甘心失败,不依靠任何人生存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