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不做饭了。不是不想做,而是中午吃的炒面,现在不饿。
不做饭,下班就有时间坐在办公室看会儿文章。正巧看到一篇题为《学会做饭,就是学会谋生和谋爱》,边看边回想自己的厨房情结……
小时候,由于奶奶和妈妈都很勤快,像做饭这种事情她们从来不让我们插手,再加上我们家在吃这方面很讲究。虽没有山珍海味大鱼大肉,就是简简单单的家常便饭也讲究刀工和火候。女孩子,天生对这很好奇。每当她们包饺子或炸油角的时候,我就会站在旁边巴望着想擀擀面片,下下油角。每次当着她们的面把小手洗上几遍,好不容易争得个擀片的机会,一不小心擀歪了,弄烂了,就被吵着嚷着轰出去了。那时候,好想眨眼间就长大……
在自己家找不到试手的机会,我就去大姨家,八奶奶家。她们家离我们家很近。大姨长年有病,腿脚不灵便,做饭秋一顿夏一顿。八奶奶家三个叔叔,比我大不了几岁,做饭总是跟不上吃。大姨和八奶奶待我很亲,无论怎么倒腾,都不吆我一声。八奶奶家的灶火台很大,后面还有个睡觉的小洞,我个子小够不着锅台,八奶奶就让我上到灶台上。那时的灶火是用砖垒的,红煤土掺麦秸干糊的。我蹲在锅边边搅边玩,热气丝丝缕缕,氤氲着粉嫩的小脸,那种快乐和满足在自己家是体会不到的。清楚的记得包饺子是在大姨家学会的,大姨坐在一边给我说着,我像个小大人盘馅,擀片,捏饺子,大的,小的,厚的,薄的,样子好看的,歪歪扭扭的,一并下锅。大姨在一旁不停的夸奖,多亏了那时锻炼的机会,否则现在包饺子成不了我的拿手绝活。
那时,我就知道女孩天生就是做饭的料。
后来,上了初中,高中,大学,这期间几乎没做过饭,最多也是刷刷碗。
再后来,结了婚,有了孩子,慢慢地开始给孩子做些简单的饭,隔三差五。真正做饭是从孩子上小学开始。直到现在,一路走来,从最简单的炒菜焖米下面条到现在卤面包饺子擀面条这些家常饭,从烙馍摊煎饼到清蒸鲈鱼红烧排骨,从凉拌爆炒到煎炸熏蒸,称不上是大厨,至少满足了丈夫和孩子的味蕾。最最喜欢听孩子在视频里说想吃我蒸的卤面,包的饺子,除了有几分怜惜和无奈,更多的是欣慰孩子的惦念,欣慰无论他飞的多高,离的多远,忘不了的是妈妈的手艺,家的味道。
这些年,案板上细细切碎酸甜麻辣,油锅里慢慢煎炒欢声笑语,平凡的生活被我调适得津津有味风生水起。
我从没觉得做饭的烟熏火燎会将自己变成黄脸婆,也从没觉得这双手做了饭就不会调脂弄粉,一粥一饭,一丝一缕,融进的是对家人无限的爱意,浓浓的亲情。每天紧张的上班节奏,我总是挤出时间做简单的午饭,每周末,我总是做平时来不及做的饺子。没事的时候,我就钻进厨房,捯饬卫生。有人说,厨房的温度就是家的温度,我们家的厨房,永远像这个舒适的四月天,刚刚好。
食物里蕴含着大千世界,烹饪里隐藏着万种乾坤。每当走进厨房,这颗心都会像流水一样平静,每当看着各种蔬菜和面粉被我加工成秀色可餐望眼欲穿的美味时,每当看着家人坐在餐桌旁点评各道菜品的色香味时,那种幸福和自豪无以言表。小小厨房,让我在油盐酱醋中品味酸甜苦辣,在煎炸炖煮中体验百味人生。
有人曾开玩笑给我说,“你算得上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每每听到这句话,我总是羞愧地觉得都会做,做的都不精。有时想想,我喜欢穿着高跟鞋驰骋在职场的优雅,也喜欢在厨房俯首低眉调羹水的温柔,更喜欢将柴米油盐酱醋茶调成琴棋书画诗酒花的美丽和从容。
这种喜欢,我会把它作为我一生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