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住过一段时间,就在地铁晓港站附近,昌岗东5巷,11号楼,一楼是一间画室,叫波普。
在广州的不忙的时候我一般都很宅,下楼不多,所以经过波普画室的次数我知道肯定有个人比我多,那就是附近“老朱记”送外卖给我的那位。每当这位仁兄提着10块钱的叉鹅饭(很划算,叉烧+烧鹅+青菜+半个咸鸭蛋)一次又一次的经过那家画室的时候,不知他是否明白那是在错过一些很重要的东西。
正如《好色的哈姆莱特》所暗示的——至少是给我的暗示,过去的(现在也有)有些艺术家们尤其是画家们,加之与之匹配的画室,以图画为依据,史料为准绳,很多时候能验证其与情色的关系。
好吧,我承认幼年时曾经垂涎欲滴的对着《泰坦尼克号》中刚出场的身着淡紫色竖条纹的淑女装的罗丝的剧照痴迷过许久,并且用稚嫩的画笔第一次对张剧照进行了临摹,尽管过程有点颤抖(因为兴奋?)。因此能深刻体会艺术家们看到心仪的模特时候的那种感动和亢奋,以至于心理头某根沉静许久的神经被莫名的挑动起来,激起无限想象,进而引发艺术创作的灵感种种。但另一方面,本着“为艺术家献身=为艺术献身”的理念,模特们也尤其的配合艺术家们,于是乎也才慢慢有了此书中的谈资。
一本专门描述艺术家与情色的书籍,其实很容易让读者走极端,也不知道意淫者潜意识里是向往当一位艺术家还是艺术家的模特?无论扮演什么角色,但我觉得至少要比用身体去贿赂一个音乐学院的老头、结果“偷鸡不成还蚀把米”要高雅得多。书中其提到的诸如异装癖、打屁股等现代社会公认的貌似是SM行为以及同性恋现象,实际上在当今社会的些许角落已经事实且普遍存在,也让人隐约也感觉到了它们小范围普及的趋势。当这些“暗地里做的事情”如今可以堂而皇之的摆在书面上进行广泛讨论的时候,从我的观念看,这是明显进步了。
毕加索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艺术家,莎士比亚也一样。至于为什么,看看这本书就好了。
不过书中13篇美文,好像都没有提到过:其实每个老男人心中都有一个萝莉控,当然包括艺术家。
最后回到文章开头对波普画室的联想——再联想到《新周刊》8月15日的那期第55页的那张画室的照片,尤其联想到照片里面坐在正中的那个90后广州MM,让我很有感觉,谁能介绍一下,可以考虑做个笔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