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由原始的采集生活转入耕种生活,开始进入永久性的村落,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人口也相应增长。告别了过去的流浪生活,妇女可以每年生一个孩子,这时的婴儿较早断奶,以粥来代替。而人口增多耗去之前的粮食剩余,耕种面积就得扩大,成年人变得更忙碌。同时,因为一些原因(如粮食有限,疾病等),儿童死亡率也上升。
似乎种麦子,这个起初很合算的选择,成了越来越沉重的负担。儿童大批死亡,成年人忙得满头大汗,才能换来面包。矛盾的是,看似让生活轻松的进步,却在农民身上加上更重的枷锁。
为什么人类会犯下如此误判?道理在于:我们无法真正了解各种决定的最后结果。人们都认为工作努力一点,生活会变得更好。但这只是理想的状况。
计划的地一部分进行地顺利。人们工作得努力辛苦。但是没想到孩子的数量增多了,也要求更多的粮食。远古农民没想到,母乳喂得山了,粥喂得多了,孩子的免疫系统下降,而且永久性聚落也成了疾病传染的温床。他们也没想到,由于增加了对单一食物来源的依赖,他们更容易受到旱灾的威胁……
为什么他们不赶快放弃农耕,回到采集生活?部分原因在于,所有的变化都是点点滴滴积累的,经历几代的时间,才能改变社会;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人记得过去曾经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可选择了。另一部分,是因为人口增长就像是破釜沉舟,增加的那部分人不会和多数人分离,不会主动退回过去的美好时光。
今天仍是如此,许多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投身大企业中,从事劳心劳力的工作,想多赚钱,争取30多岁就退出,好做他们觉得有兴趣的事业。但是等到他们已经30多岁,或者40出头了,却发现自己背着巨额贷款,需要付子女的学费,养车的钱,而且觉得生活里不能没有高级红酒和去外国度假。这时,他们会放下手中的一切,回到山里采果子吗?当然不会,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工作。
另一个例子,现代人已经习惯乘坐或驾驶汽车,走在宽敞明净的马路上。以后不会有人记得过去架着马车在土路上奔驰的场景。但是,如今的交通事故却比驾马车的时代多了许多,汽车尾气的排放,更是大气污染的来源之一,难道因为这些,现代人就回到过去的生活末?不会的,没有人敢在车流密集的公路上纵马行进。
奢侈品史上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原本的奢侈品往往最后成为必需品,而且带来新的义务。风范习惯了某种奢侈品,就开始认为这是天经地义。
:注(本文基于原书《人类简史》第五章,略有发挥和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