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有序》,它的主题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怎么有效的管理注意力,提高思考的效率,乍一看,你可能以为呢,这又是一本反思互联网技术的书,的确啊,现在呢,只要是提到信息过载,注意力涣散,很多人的第1个反应就是,这是互联网造成的,曾经有这么一个数据说的就是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个人平均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量呢,相当于175份报纸的总和,你想想这么大的一个信息量,我们是根本就处理不过来,当然了,针对这个问题呢,人们也提出过不少的方法,相关的图书我们也为你解读过不少了,你现在只要是在首页搜索关键词,信息过载就可以找得到,那这些书的具体内容我们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他们大体上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告诉你,要重建思考方法,磨练强大的意志力,开发注意力,但是关于上面这套观点,下面这本书有序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这本书的作者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神经科学家丹尼尔,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他一直在研究人类的思考模式,在他看来信息过载从来都不是互联网造成的新问题,你来想一想看,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的传播技术的变革,都伴随着信息呈几何级数的增长,举个例子,比如说15世纪古腾堡发明了印刷机,那个时候呢,就有人担心了,以后这么多的书谁能看的过来呀?所以信息过载可能不是问题的关键,信息过载问题从人类进入农耕时代的那天起就已经出现了,人类大脑进化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信息爆炸的速度,进化,就决定了我们的注意力资源只有那么多,不管你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它是不可能变得更多了,那换一句话来说呢,注意力资源不可以增加只能管理,而要把自己从信息焦虑当中解放出来,要做的不是回避海量的信息,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重新组织,那怎么样才算是科学的方法呢?这就是本书的价值所在,想要更好的使用注意力资源,我们就先得深入了解注意力系统的特点,知道他是怎么工作的,遵循哪些原则,然后借力打力,找到顺应它的管理工具,这本书就从神经科学的角度严谨的分析了注意力系统的工作原则,并且针对这些特点给出了有效管理注意力的方法。
那接下来我就分成两部分来为你解读这本书,首先第一部分,我们来说注意力系统的构造是什么样的?它的运转遵循哪些原则?只有深入了解他的先天设计,我们才能更好的使用它,那在第2部分呢,我们来讲针对注意力系统的特点,我们应该借助哪些工具来提升注意力的使用效率,首先是第一部分,我们先来回答第1个问题啊,注意力系统到底是怎么工作的?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呢,我们得先知道注意力到底是什么?很多人都容易把注意力和记忆力混为一谈,觉得面对过量的信息的时候感觉到手忙脚乱,是因为记不住记性不够用,其实呢,假如深入的想一想,你就会发现了,并不是这样的,真正稀缺的并不是记忆力,而是注意力,假如说把大脑看成计算机,那记忆力呢,就相当于是硬盘是存储信息的地方,空间很大,而注意力呢,就像是内存,是运行程序,也就是思考的地方,空间很有限,信息过载的本质不是记忆力不足,而是注意力稀缺,就像是我们可以记住很多的数学公式,但是你却没有办法同时做很多的数学题,那了解了注意力到底是什么之后,我们就可以来说一说它是怎么运行的了,在大脑里啊,有一套专门负责管理注意力的机制叫做注意力系统,这是一套非常复杂的机制,那为了方便理解呢,我就从书里总结出了一套公式,叫做1+4,也就是一个核心模型,加上4个运行原则,我们先来说一说核心模型,在我们的直觉里呢,注意力系统应该是像一个空瓶子,我们可以往这个瓶子里装东西,只是容量很有限,但是空瓶子模型显然没有办法解释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为什么会走神,假如说注意力系统是一个瓶子,那么已经装进这个瓶子里的东西不应该动不动就露出来,所以呢,瓶子这个模型啊,显然是不恰当的,那根据作者的观察,注意力的结构更像是一个跷跷板,这个跷跷板的两端呢是两种状态,一种状态叫做专注状态,也就是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神贯注只做一件事的状态,比如说写作,画画,唱歌,打球的时候,我们的大脑都处在专注状态里,而跷跷板的另一端叫做神游状态,也叫做白日梦状态,也就是我们放空自己,对于外界的信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比如说你坐火车的时候盯着窗外看上半个小时,明明有很多的风景掠过眼前,你却一个也没有记住,或者是你看着夕阳落日陷入无限的遐想,那至于到底在想什么呢,其实你自己也说不清楚,那专注状态和神游状态的关系就像是跷跷板,此消彼长,能控制这个跷跷板的呢,叫做注意力过滤器,他会从我们接收到的信息里面筛选出两大类,一是变量,比如说你在开车的时候,突然经过一个色彩鲜艳的广告牌,那这个变量呢,就会激起你的注意力,那另一类呢是重要的东西,这里的重要呢并不是说它有多大的经济或者是社会价值,而是说对于你来说很重要,比如你的大学毕业照或者是心动的异性,当他们出现的时候,你就会不自觉的调动起你的注意力,那这就是注意力系统的基本模型了,一个由神游状态和专注状态占据两端的跷跷板,要搞清楚这个基本的模型,我们还要知道注意力系统工作的四大原则。
通过这4个原则,你可以进一步弄明白注意力系统的局限性究竟是什么?第1个叫稀缺原则,这也是这一类系统最重要的一个原则,他说的是呢,注意力是稀缺资源,大脑在高度专注的时候,就像是一台高速运转的发动机,它会消耗一种重要的养分叫做氧化葡萄糖,但是在神游模式里,大脑基本不会消耗太多的能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难长时间的保持高度的专注,而发呆呢,却可以发很长的时间,这是神经科学的解释,但是这个解释好像还不够充分啊,因为还有一个疑点,这种稀缺到底是怎么造成的?人类既然能进化出庞大的记忆力资源,那为什么没有进化出同样发达的注意力资源呢?就像是组装一台电脑,已经配备了10个g的硬盘了,但是内存呢却只有一个g,显然这是不合理的,这就要回到漫长的进化历程里去寻找答案了,作者的观察注意力稀缺式生存环境的结果,人类在1万年以前进入了农耕时代,而在此之前的200万年都处在狩猎时代,在这个事情我们基本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狩猎,要知道进化不是一张事先设计好的蓝图,而是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随时地缝缝补补,我们并不知道未来的生存处境,决定我们进化成什么样的是当下的环境,在狩猎时代,人类的生存状态决定了,我们只需要进化出足以应付狩猎的注意力就足够了,只要能确保狩猎当中有高度的警觉,就能打到猎物,又不被豺狼虎豹吃掉,这个阶段一直持续了200万年,直到1万年之前人类才进入到农耕社会,那这个突如其来的转变让人就很不适应,从猎人变成了农民,要处理更多的信息了,比如说人口密度比以前更大了,那就意味着要处理更多的人际信息,土地呢那就意味着要探索新的农业手段,这些多出来的信息都多多少少让人类的大脑有些不适应,那这就是最初的信息过载,只不过当时的人们还没有发明出信息过载这个词儿,但是这件事却已经发生了,所以说当我们提到信息过载的时候,你得知道,这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了,自从进入农耕时代开始,他就已经出现了,而且随着人类生产的信息越来越多,这个问题只会越来越多,那注意力系统的第2个原则呢,就叫做协作原则,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情况,你明明是兜里揣着手机,还在四处的找手机,明明是手里拿着钥匙呢,还在到处找钥匙,那造成这种情况呢,就是注意力系统的协作原则,他说的是注意力系统并非是由大脑的某一个特定区域负责的,而是要由大脑的多个不同部位协作而行。当我们高度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觉得全身的潜能都被调动起来了,精力充沛,原本沉淀在记忆深处的知识变得异常清晰了,我们的身体会变得更加灵活,能够精确的完成每一个大脑的指令,这就是注意力系统调动大脑写作的结果,但是呢,这场协作有可能会出错,最常见的错误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那种啊,骑驴找驴啊,就是这种情况了,那它的本质呢,就是注意力系统和记忆力系统之间脱节了,其实注意力啊不光会出错,还会隐藏自己,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说的第3个原则叫做隐身下线原则,也就是在注意力系统,关闭注意力下线的时候,我们是觉察不到的,这个过程有点像睡觉,你在睡着的时候是不知道自己正在睡觉的,只有醒过来之后才能意识到,那同样的,当我们的注意力关闭了,也就是走神的时候呢,我们是不知道自己正在走神,只有注意力再次启动了,回过神来的时候你才会注意到,这就是注意力不可控的根源之一,它来的轰轰烈烈,走的却悄无声息,那注意力系统的第4个原则呢,叫做切换困难原则,我们的大脑在高度专注的时候需要消耗大量的氧化葡萄糖,同样当我们的注意力切换,从一个任务切换到另一个任务的时候,也要消耗氧化葡萄糖,其实切换所消耗的精力一点都不比执行任务少,不过呢,这并不是说我们从一件事情切换到另一件事情,就一定会消耗额外的能量,而是说我们把注意力从一件事情转移到另一件事情,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那区别就在于你在做的事情到底需不需要走心,比如说从喝水切换到吃饭,就不需要消耗额外的注意力,但是呢,从写作切换到演讲,那你就要消耗很多注意力了,这就是注意力系统的第4个原则叫做切换困难原则,好了以上就是第一部分内容,我们解释了大脑的注意力系统是怎么运转的,它就像是一个跷跷板,两端的分别是专注模式和使用模式,它的运转遵循这四大原则,每一种原则都对应着某一种局限,首先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只有那么多,运行它需要消耗能量,切换它也需要消耗能量,而且他下线的时候从来都不会跟你打招呼,以上这些都决定了,我们既没有办法无限期的专注于一件事情,也没有办法,同时专注于很多事情,总之进化赋予人类的生理局限,已经决定了注意力是有限的稀缺资源,你没有办法通过任何方法来增加它,而且即便是你有再强大的意志力,也不能随心所欲的控制它,那这条路走不通了,应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