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有人问我:你住在哪里?我告诉他们:住在环岛路上某个小渔村里。他们总都会再问一句:怎么会住到那里去?太不方便了。
是啊,住在这里,无论是上班、还是回父母家、或是和朋友聚会,都需要转车才能到达,确实有些不方便。可是,在这里住了快一年了,却还是日复一日地忍受转车的麻烦,一直没有搬走。
究其原因,还是舍不得环岛路边美丽的海景。我还没有能力住上海景房或是有花园别墅,就把大海当做自己的后花园了。
我与大海最亲密且频繁的接触其实是跑步的时候,到海边跑步几乎是我每个周末的固定计划。
每个工作日都睡不醒的我,在周末清晨总是很早就清醒了。换上运动衣、穿上跑鞋,带上手机,就可以出发了。清晨的海边没有太多人,只有几个和我擦身而过的跑者,因此总有一种独享一整片海域的感觉。西方的海面上还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乳白色的薄雾,像蓬莱仙境,而东方的海面上已开始闪烁着点点金光。几只渔船静静地停泊在海中央,似乎还停留在昨夜的美梦中。
我则贪婪地用眼睛捕捉看到的一切美景,想要把它们都留在脑海中。我不要求自己跑得快,也不要求自己一定要跑多少公里,只是按着自己的步伐节奏慢慢跑,跑累了也就停下来慢悠悠地走,正好一路欣赏风景走回家。
傍晚到海边跑步又是另一番景致。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蓝色的海水里,游泳的人一会儿冒出脑袋、一会儿又没了踪影;金色的沙滩上,男女老少踏浪戏水;绿色的草地上,一对对新人在摄像师的指示下摆出略显僵硬的姿势;红色的跑道上,遛狗人和跑者交叉而过,当然,少不了卖老冰棍、椰子和麦芽糖的小贩;灰色的柏油路上,一辆辆汽车呼啸而过……而西方,夕阳正慢慢往下落,为路旁的假槟榔树勾上橙红色的光辉。虽然略显吵闹,但我的心却是很安定的,那是一种处在尘世里安安稳稳的幸福。
走路太慢,乘车太快。跑步,则刚刚好。所以,跑步成了我与大海约会的独特方式。每一次跑步,都是发现它动人之处的机会。
有时,大海也会给我一个惊喜。
某天傍晚下班,正靠着车窗看着窗外不断向后滑的风景发呆,忽然发现远处的海平面处挂着一轮明月,又圆又大,就像一盏灯一样,上面还有斑驳的淡淡的黑影。它看起来是如此地近,似乎只要乘船到海平线就可以触摸到它。下车后,我忍不住穿过马路,来到沙滩上,痴痴地看着月亮,不知该如何去表达内心的喜悦。看了一会儿,该回家做饭了,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饭后,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不能错过这个美景,便拉着老公到海边赏月。
此时月亮已经升到半空中,前方的海一片漆黑,只有月光洒落的海面上波光粼粼。如果这时能听到贝多芬的《月光曲》该完美了。不过,有聪明的人搬来了音箱、话筒,用ipad当点歌器,让人自由点歌,一首10元。一个男生在唱《南山南》,唱功并没有特别好,但在这么一个温柔静谧的夜晚气氛的催化下,他的歌声也动听了起来。
如果不是住在海边,我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的机会去见识这些美景?
环岛路是厦门旅游的一大热门景点,大量游客都希望能住得离海边近一点,,我住的小村庄里的居民自然不能放过这绝好的赚钱机会,村中开了多了许多客栈,旺季时街道上总是密密麻麻的人。
有句话说,旅行,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不过,由于我是租住在海边,便兼有了居民与过客的心情。我知道自己不会长久住在这里,便怀着过客的心情,告诉自己以陌生的眼光去打量、欣赏天天可见的风景。另一方面,又不急着要离开,便不会心怀焦虑,一定要一大早就出门赶着看攻略里提到的特定时间的风景。
每天下班回家,坐着公交车穿过长长的街道,从灯火通明的闹市驶到幽静海边,似是一种仪式,表明从繁忙的工作模式转换到了悠闲的生活模式,提醒着自己该把那些烦心事抛到脑后。我想,这也是我如此留恋海边生活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