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十年代,因着校园民谣的兴盛,白衣飘飘和校花都成了青春的代名词。校园林荫道上,阳光洒落一地金黄,纤纤白衣少女慢慢走过,似乎定格成了一代人青春的记忆。
而我的表姐,从我记事起,就是这样一个女神级的存在了。
表姐比我大6岁,我上小学时她已经上中学了,在我还是假小子时她已经不仅是村里一枝花也是校里一枝花,反正走到哪里都有人夸。乖巧懂事,人子之典范;漂亮优雅,淑女之教案。
表姐的教养来自于良好的家教,严父慈母,勤劳朴实之家,养出的儿女自然不会差。除了成绩中等,那时的表姐确实无可指摘,一张白皙鹅蛋脸、一头粗黑麻花辫、身材高挑脾气温和、听话知礼样样能干,总而言之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村里的母亲们教导女儿,开头都是一句:“你看看人家白霞.....”,我妈也常对着我们姐妹叹气:“如果你们有你霞姐姐一半懂事......”
似乎这样的表姐,就应该一路被众人捧着顺风顺水地长大,遇到一个白马王子似的男子,恋爱结婚生子,然后洗手做羹汤相夫教子,一辈子美满幸福。
2
然而生活不是童话故事。
因为成绩中等,表姐在初中毕业之后听从父母的意见去读了医专,学习护理。在那三年里,表姐真正享受到了自由,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当然,她也遇到了爱情。少女情怀总是诗,那个高高帅帅的男孩子的体贴与爱意,带给她太多的温暖。暑期的时候,男孩给表姐打了个电话,被表妹偷偷告诉了姑父,严父震怒!说不清是父亲天生对女儿谈恋爱的抵触心理还是下意识遵循反对早恋的世俗习惯,姑父冲着表姐一顿发火,还扬言再有联系就要打断她的腿。表姐狠狠哭了几天,她是个孝顺的女儿,父亲的话,自然不会错,她自然是要无条件服从的。于是还没来得及盛开的初恋,早早凋谢。
后来我离开老家去了别处求学,表姐的事也是断续听到一些。几件重要的串联起来,大概就是后来的故事。医专毕业之后表姐去了更大的城市工作,先后也认识或被介绍了几个对象,其中也不乏合适的人选,然而基于原生家庭的教养与过去的经历,表姐却是差点的看不上,好点的不知如何表态与应对。父母教会了她听话懂事,却没有教给她如何挑选男子并与之交往。她不会。原先她的那些优点,在这里似乎一点儿都用不上,表姐感觉有点绝望。然而命运对好看的人,总是有一些优待的,一个邮局的职员看上了表姐,是真心喜欢,也诚心实意地追求,表姐也觉得他不错。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姑妈一行人去男方老家新疆看家(西北农村婚嫁习俗,女方家人去男方家见面,借以了解男方家庭情况),结果回来后说太远,以不想女儿远嫁为由拒接了这门亲事。到了此时,表姐已经24了,在农村,是真正的大龄剩女了。姑爹姑妈开始着急了。而表姐,因为情场失意,职场也不太顺利,想回家歇一歇,长辈心疼女儿,也应了。
一回家,上门求亲的人就络绎不绝了。拖了两年,姑爹姑妈终于挑定了表姐夫,一个镇边上村里的厨师。肩宽体胖、孔武有力,做的一手好菜。这人也一再保证,结婚后自己要在镇上开一家饭馆挣钱养家,表姐就安心地照顾家。一顿迷魂汤灌得姑爹姑妈喜笑颜开,没多打听就将表姐匆匆嫁了。毕竟在他们眼里,表姐已经26高龄了,实在不能再耽误下去了。
结了婚才知道,男方家一穷二白,为了结婚甚至债台高筑,与村里邻居多不睦。姐夫创业搞养殖失败又赔进去十多万。孩子一个接一个出生,却连着三个女儿,尽管孩子们再可爱,婆婆和老公的脸色是一年不如一年。是的,即使是在新时代的今天,农村的重男轻女思想还是如此顽固。即使表姐受过高等教育,在那个环境里,她也无力抵抗,更何况,她本身就是一个没多少勇气与脾气的人。表姐一个人拉扯着孩子们,任凭孩子夜里哭的多声嘶力竭,姐夫永远在看电视;全职主妇,表姐没有一分钱的收入,姐夫自然也没余钱给她,全靠娘家补贴。
生活艰难没什么,最重要的是嫁的这人懂你爱你敬你,而表姐的婚姻,似乎纯粹是过日子,没有太多的温情可言。还好最终第四胎生了男孩(我身为女性,完全没有重男轻女的想法,只是站在表姐的立场),生孩子这项繁重的体力活动算是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就是把孩子们养大了。
3
11年冬回老家,当时我一开门看到表姐,震惊地定在了原地,呆住足有半分钟。发福的身材、黝黑的脸庞、满脸的雀斑、眼角的细纹。只有那双大眼,依稀还有记忆中的样子。
所有人都在说;“可惜了,可惜了白霞这么好的姑娘......”。连我小时候的发小也不胜唏嘘地感叹:“我们所有人都觉得你表姐肯定会嫁给一个有工作的人,过得轻松如意.......”
去年表姐开口讨我的旧衣服,我打包了一大箱寄给了她。我给孩子们一点零花钱她也总是一谢再谢,我只觉得满怀酸楚,一腔悲意。不仅仅是表姐失去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我也失去了那个白衣飘飘的校花表姐,我们一样难过。
今年国庆见面,表姐气色不错。姐夫也和他弟一起终于开了那家结婚时承诺的饭馆,生意也红火。算是生活渐有起色,希望在未来。
生活不会永远优待某人,白衣飘飘的校花,最后也免不了圄于厨房与爱。就让美好的记忆永留心间,我们都要活在当下,为自己也为了爱的人的更好的明天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