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有痕】常青藤教育的经典法则(1)
摘录|张爱敏
1.“智本”是孩子最大的资本
在如今的这个时代,家长留给孩子的最有益的资本绝对不是金钱,而是优秀的素质,综合的能力,即“智本”。在未来的“智本主义社会”,能力才是衡量一个人的根本性目标。
2.和孩子平等交流
(1)放下家长的架子
孩子不是私有财产,家长应该尽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但没有权利决定孩子的一切。只有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相信孩子,才能将家庭教育顺利的实施下去。
西奥多·罗斯福有句名言:“在儿子面前,我不是总统只是父亲。”想与孩子平等地交流,要做到两点:一是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二是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
教育孩子最关键的目标是将孩子培养成为和所有人都平等的、能够为自己负责的成人。如果家长总是以过来人自居,早就为孩子的一生画下了清晰的路线。如果一个孩子习惯了不平等的教育方式,它将永远处在不平等的位置上,也不会懂得平等地生活。
(2)不介意孩子顶嘴
父母与孩子争辩,能活跃家庭气氛,在交流中表现出一种亲情和友爱,拌嘴、争辩是重视对方的一种方式。所以说,应该允许争辩,不要介意孩子顶嘴。
心理学家认为:“能够同父母进行争辩的孩子,在以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也会更合群。”事实表明:争辩有利于思想的沟通。因此,孩子与父母争辩,不要怕丢了父母的面子,不要担心孩子不听话,不尊重你,与你为难。孩子也是讲道理的,你与孩子争辩,孩子觉得你讲道理,会打心眼里更加爱你、尊重你、信赖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过争辩弄明白了,更会心悦诚服地去做。
作为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顶嘴呢?我们父母要从自身做起: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要求独立的愿望;引导孩子说理,为自己申辩;培养孩子良好性格品质;注重与孩子的精神交流;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能简单粗暴;批评教育孩子且忌唠叨。
如果一个孩子从来不以人争辩,看上去总是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那么这个孩子的勇气、进取心和正义感就很值得怀疑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要注重孩子是否有自己的观点来和父母进行争辩讨论,这样有利于判断孩子的独立思考、辩论的能力。
3.坚信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
积极正面的期待会使孩子感受到爱与支持,从而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相反的,负面的、消极的评价会使孩子失去信心与发展机会。
美国著名的教育专家卡尔·维特曾经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0–4岁的儿童中间,弱智儿童仅占到1.07%,而超常儿童则占0.03%以上,也就是说98%的孩子不存在智力问题,而是爱学不爱学、会学不会学的问题。
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坚信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承认孩子的优点,对他未来充满信心,给他积极的暗示。
当一个孩子相信自己可以成为天才,它就会有更高的自我期望、更远大的理想和更充足的自信心,即使他不会像自己预想的那样成为天才,也一定可以在处理任何事情上彻底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家长如果教育孩子的方法得当的,即使是再普通的孩子也会变得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