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我喜欢去这座城市的小街小巷,这才是本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地方。在其中走走逛逛,就能闻到城市的气息和味道,这也是我喜欢自由行的原因之一。
先说一下张家界地名的来历。界,大概是指的区域地盘,我印象中除了张家界,初中时学过课文《老山界》,井冈山有黄洋界。望文生义,张家界就是张姓的地盘,一说是明朝一张姓的守将,这是有据可靠的,另一说因张良退隐于此得名,后者就属于典型的传说了。
如果按照前者的说法,张家界地名应不早于明朝,解放后,陆续有张家界公社、张家界农场、张家界森林公园,直至大庸市被改名张家界市。
随着城市的建设开发,澧水现在穿张家界市而过。从前,我分析,澧水应该是张家界的城南河,南门口一带当属货物集散地,是老城最繁华的地方。附近的南正街、北正街,商铺林立,应是城市的中心区域。
通过查资料,印证了我的分析判断。在大庸古城建设开发前,观音桥以北,尚有不少古迹。现在,已经荡然无存。
起初准备坐公交车去,但看了看站牌,实在搞不清张家界公交车的频次,只好跟着高德地图,一路摸索着,找到了观音大桥。遗憾,我真没有看到大桥哪个地方有观世音的塑像。
穿过桥洞下面,见有两个盲人在摆摊占卜。沿着河堤走,经过一座假古建,大庸古城。好奇地进去看了看,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只有个别商铺营业。当是我见过的最萧条的古城。
穿过古城,再走一里左右,就到了南正街,南正街属于商业街,街道不长。
走在南正街上,先是看到有几个本地人聚在一起打牌,讲钱的,花花绿绿,有百元、五十、二十的钞票,都散放在各自面前。今天温度挺高,也没风,不必担心刮走。打得很安静,不像北方人打扑克,气势汹汹。我本想拍个照片,又担心惹事被揍,看了一会,没看懂他们在打啥。
继续往北走。不几,发现一家卖臭豆腐的,号称原大草坪8年老店,自然要品尝一下。店主很有意思,挂出的是自己的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照片。臭豆腐,闻上去,确实臭,但吃下去,却一点臭味没有,嘴里满是豆香。和店主攀谈了几句,听他说,吃上去臭的臭豆腐,都不正宗,也不知此话是真是假。反正,很好吃。尽管我选择微辣口味,还是觉得有些辣,看来湖南人确实是辣不怕。
南正街北头,就是北正街。北正街的繁华程度,相比就逊色不少。再往上,就是一个大上坡,基本都是住家了。
折返,找到猪脑壳凉面。凉面,号称是张家界人的美食情结。
炎炎高温,煮好的扁面搭配上时令鲜食,再浇上一勺秘制料汁,淋上一圈红油拌料,看上去令人食欲大开。卤猪耳、黄瓜、海带切成细丝,水灵脆爽,拌好夹起一口,食材的鲜味挑逗着舌尖,酸辣爽口,驱散了疲惫。店里还提供免费的酸萝卜。
一碗面下肚,非常惬意。
听说这家店里的土豆粉和冰镇芋圆也是绝绝子,但因为我两点多刚吃完第二顿午饭,实在吃不下,只能割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