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在荧屏上见到江一燕,是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晚上有一节好像是思修课来着,我们老师放了一部有关南京的片子,真实还原历史的片子,人们为了摆脱命运奋起抗争着,看哭了几年前的我,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感激每天窗帘外的繁华喧闹。
电影画面一个又一个的切换着,这些不断变换的镜头里,我记住了那个身处风尘,却毫不畏惧,敢于牺牲的小江。身份与性格的强烈碰撞,就像《羊脂球》里献出自己解救他人的红灯区女子一样,让人深思,令人动容。从这部电影之后我便开始关注那个名叫江一燕的女子,电影中的她并不十分的讨人喜欢,却个性鲜明,江老师也凭着这个角色获得第10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一个人电影中饰演的角色不全是本人现实中的性格,这话不假。所有的努力和汗水都不会辜负,不温不火的那些年全是为了汇流成大江大河而准备的前奏。
《我们来了》这档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江一燕的形象鲜活的展现在我眼前,深深扎根在我心里。她是一个和我一样热爱生活,喜欢背着相机记录身边的见闻,看到美景会大喊着让司机师傅停下来,按下快门留在那小小的一张内存卡里,成为生命中美丽的独家记忆。
我们总是会感叹祖国河山的壮美,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啧啧称奇。你的生活难道真的只是追名逐利的争夺?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为了对老师的承诺,也为了心中的善意,她一名演员却能放下身段去乡村支教,我们眼中的演员是不是都像时装剧里的女主角一样,光鲜亮丽出门豪车接送,再不济也应该是一辆加长版的林肯?
我记得身边有人这么跟我讲,剧组里明星的服装那都是定制的,有企业大资金赞助的。
我想送一个呵呵呵给他,我也这么做了。江一燕个人文学作品《我是爬行者小江》中有一段大概是这样的,导演告诉她,小江下一次我的戏你还来当女主角哈,一燕笑了笑说“下次有片酬吗?”
她一个柔弱的小姑娘,不畏高原的严寒,还有那不可抗拒的高原反应,敢于也乐于接一些剧组设在高原的戏,如此的吃苦耐劳,你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她会不断地参与到慈善事业当中,特别想要给乡村的孩子带去渴望也能改变命运的知识。
这样一个弱女子用自己的光点亮了孩子们的希望,你每天的忙忙碌碌留下了什么呢?除了忙碌你回馈社会什么了呢?如果三秒内你没有答案,那告诉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方式需要改变了,至少先从记录一天内的收获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