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结绳记事”以来,中国有文字方法记事的历史长达数千年之久,越是遥远的年代,给后人留下的谜团就越多。
因此,欲拨开重重历史迷雾从中发现真相,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姑且不论史料记载的缺乏,就算加上流传下来的实物和未来有可能出土的新材料,似乎也不足以做到这一点,至少我们对很多史实还是一头雾水,或是知之甚少。正因如此,才需要一代又一代国人锲而不舍地投入到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这项工作中。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代,大宋是一个奇特的存在。它拥有至今令人叹羡的高度物质文明和后人难以企及的文化高峰,却在军事上饱受积贫积弱之苦,迭受契丹、女真、党项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强大压力,最终亡于异族之手。
那么,大宋王朝的帝王们是如何应付这种被动局面的?日常办公如何与臣子打太极?他们各自有着怎样的性格,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距今八百年前的中国宫廷又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书接上回,《变法风云》作为《宋朝进行时》的第三卷,前半部分主要讲了王安石变法过程中由于动了上层贵族的奶酪而遭遇的种种艰难险阻,穿插讲述了司马光与王安石的相爱相杀,本是一对好基友,却因变法图强擅动了祖宗基业而遭到墨守成规、视法度比天大的老古董司马光强烈反对,二人由此交恶十多年。
后半部分大致写了大文豪苏东坡的宦海沉浮与海上之盟、靖康之变。我们先来看苏东坡,乌台诗案是其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如果没有这段入狱经历,此后他或许不会发出“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感慨。
他忧国忧民却豁达如斯,才华横溢却仕途坎坷,林语堂先生曾对其有一段非常精准的评价:“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公元1127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子完颜宗望(斡鲁补)、完颜宗弼(金兀术)率三十万大军一举攻破东京汴梁,将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富庶最繁华的都城洗劫一空,随后带着惶惶如丧家犬一般的徽宗、钦宗父子及皇室女眷、王公大臣、能工巧匠等三千多人,一路高歌向北。
这就是令后人引以为恨的“靖康之耻”,此后百年间,南宋军民几经奋战,才得以一雪前耻。然而,这场史无前例的全民浩劫终究给汉民族在经济、政治与文化上带来了深重灾难,时至今日依然深刻影响着华夏民族的整体格局。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当一座有着167年历史的帝国大厦轰然坍塌时,大厦里的每一个人都无权置身其外。
诚然,宋朝在军事和对外战争上无疑是个积贫积弱的朝代,但是,衡量一个时代的文明程度与当时的国家版图、政权的军事力量,并不一定就是绝对的正比例关系。
换个说法就是,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不能单纯只看疆域版图和军队实力,只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和文化,才是最有价值的,才能够泽被千秋、光耀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