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是李雪,网上对于李雪的介绍并不是很多,只知道她是武志红的前女友。
说实话,武志红的名气虽然很大,但是我对他却并不是很感兴趣。由于我的一位好友很爱看他的书,在她的带动下我也大略翻了一下。
李雪的这本书我看的很快,不到两个小时就看完了。本书里面很多观点说法过于极端,也并没有有力的数据来证明,但是不乏一些值得看的地方。
原文摘抄与所思如下:
1.可悲的是,很多人还认为这样的婴儿是懂事的乖宝宝,其实他的生命底色已经被父母涂成了灰暗,注定一生孤寂。
* 要说注定一生孤寂,请拿出数据来说话!完全没有实验数据证明,用那么绝对化的语言不大好吧。
2.澳大利亚最著名的儿童发展问题专家迈克·内格尔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众多人体试验结果显示,除非是生活在极度与外界隔绝、极度贫困家庭中的孩子,日常与家人的互动和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已经足以促成儿童健康、全面的身心发展。
*同意这一点,我觉得孩子日常的生活已经可以让他全面健康的身心发展,多报一些早教班没有必要,但是如果孩子很喜欢的话另当别论。
3.将自己的阴暗、痛苦投射给别人,尤其是最弱小的孩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 父母的情绪尤其是母亲的情绪对于孩子影响很大。
4.夫妻之间也是如此。妻子抱怨:“每天上班,还要带孩子,真累!”丈夫回答:“既然累,就别上班了。”这通常会让妻子感觉自己的付出不被尊重。如果丈夫回应:“是啊,又上班又带孩子,你的辛苦真是难以想象。老婆,你真不容易!”这样,两个人的心紧紧贴在一起,彼此温暖。若妻子真的不想再上班,这时候才需要和丈夫一起商量解决方案。
*这一点确实如此,有时候的沟通也不一定要是非常有意义的沟通,对方跟你抱怨时,只是寻找一个情绪的疏解口,只要重述对方的感受,对方也能得到极大的安慰。
5.有一位朋友生活富有,个人气质修养也很好,她的兄弟姐妹都是如此。事实上,这位朋友的童年时代,物质很贫乏,但妈妈总是保持生活中的美感,时不时给孩子们带回一些美好的小玩意儿,从来不对他们进行“生活艰辛,金钱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啊”之类的沉重感教育。
*物质上可以贫乏,但是不要让孩子的心灵有匮乏感。
6.很多父母不愿意痛痛快快地给孩子买东西,花钱的同时反复强调“金钱来之不易”“要珍惜东西,不可以浪费”等,孩子由此得到的仍然是匮乏感,还有愧疚感,将来他跟金钱的关系也将沉重而艰难。
*钱很重要也不重要,要珍惜钱但是也不要把钱看得过重,这也是自己要学习的东西。
7.富养、穷养取决于父母的心态,跟经济能力关系不大。
*你要确定你给予的是孩子想要的,童年的幸福生活并不是物质的极度丰富。
8.请不要再教育孩子“粒粒皆辛苦”,而是与他分享工作并获取金钱的乐趣;请不要再唠叨“珍惜,不浪费”,而是告诉孩子“你值得拥有富足美好的生活”;请不要再向孩子倒苦水“养家多么不容易”,而是讲述你为这个家庭奋斗的自豪和满足。为了孩子将来物质和精神的丰盛,请父母收起自己的沉重和匮乏感,将希望传递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