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这个题目?因为,我一口气看了分别由三个国家拍摄的三个版本的《十二怒汉》。
首先是俄罗斯版的《十二怒汉》,2007年上映,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陪审团十二名成员要对一起案件作出判决。一个车臣男孩杀了他的俄罗斯族继父。法庭上所有的证据都在指向一个方向:男孩杀人罪名成立。最终的判决要由陪审团商议之后得出。
然后是中国版的《十二公民》,2015年上映,导演徐昂。当时以为,此片完全翻拍自俄版的《十二怒汉》,但把“怒汉”改成了“公民”。因为中国没有陪审团制度,所以,这个过程是一所大学的法律专业考试的一部分。可以说是模拟的,但结果却对真实的案件产生了影响。
最后我才看美国版的《十二怒汉》,1957年上映,导演西德尼·吕美特。这才是真宗的“原版”。黑白片,亨利·方达主演。
在看完前两部之后,对电影情节其实已无兴趣。一个儿子杀害父亲的案件,不论是继父、养父、生父,陪审团成员们讨论的案件疑点都是一样的,论证方法也大同小异。但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俄版,不仅仅是先入为主的原因。导演通过这部影片,着重探讨的是法律和人性的关系。车臣男孩和俄罗斯继父之间,不仅仅是继父子的关系,更有民族之间复杂的关系和矛盾,包括战争。影片中不时出现的战争场面,让这个案件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俄版影片中不但有战争冲突的场景,更有模拟的男孩杀人后奔逃下楼的急促身影和慌乱脚步声,这些片段不断在影片中闪回,营造出整体的惊悚紧张气氛。
中国的《十二公民》,也有男孩奔逃的身影,但整体比较明亮,并无紧张感。因为这些人都明白这是一场模拟,只关乎孩子的考试成绩,所以,似乎没那么严肃。可以明显感觉到,整个进程都由8号陪审员(何冰饰演)一个人在奋力推动。最后,观众会发现,他其实是个“卧底”。这真正是一场“戏”,何冰才是导演。
美版的就比较简单,没有案件的复原,讨论的也仅仅是案件本身。尽管在逼仄的小屋里,且闷热难耐,但,他们依然要按照法律规定,要讨论、要证实法律的公正。且仅仅是法律的公正。
三部影片看下来,留在脑海中最多的还是俄版。情景再现中老人蹒跚的脚步,举刀向下刺时双方的表情,都足可以假乱真。演员在戏里扮演演员,依然是演技高超。另外两部,同样的情节,就很一般了。
结尾也是很值得对比的。美版的很简单,走出法院大门,只有8号、9号陪审员互报姓名,算是认识了。
俄版在最后一轮投票结束后,又抛出了法律和人性的问题。不仅十二怒汉在选择,我也在艰难抉择,不知最终导演会给出什么结论。哪一种选择似乎都不完美。还好,结局比我想象的要好些。
不能忍中版的结局。一贯的大团圆结局,何冰高大正确的形象被完美展现,流动小贩和学校保安也成了好朋友。在影片中,他们被描述成城管和街头商贩的关系。其他人也都如此。似乎这个模拟陪审团结束之后,世界就进入了理想国状态。不过,作为大胆的在法律意义上的探索,本片还是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