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妈妈,自从女儿出生后,一切的生活就围绕着女儿而活,对于女儿的生活起居,事无巨细都亲自打点,把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女儿身上,对女儿照顾得无微不至。用她的话说就是:“自从生下你,妈妈就再也不是自己,而是个妈妈”。
可是对于妈妈的这种爱,她的女儿说:
“我最怕听到妈妈的声音,天知道我有多想逃离她。可是我逃不掉,会有罪恶感。
我不是不爱她,不是不想陪伴她,可是每次我看到她时,我的心就会揪成一团,生怕呼吸都是错的”。
为何如此深爱女儿、愿意为女儿付出一切的母亲,反而让女儿感受到重重压力,极力想要逃离呢?是母亲的付出有问题,还是女儿不懂感恩?
带着这个困惑,我邂逅了畅销美国20年经典的著作,享誉国际的美国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的《情感勒索》一书,本书讲述终结以爱为名的操控游戏,让我们摆脱一再退让的恶性循环。读完之后,我对亲密关系中的很多困惑一扫而光。
在《情感勒索》这本书中,苏珊结合自己从事心理咨询方面二十多年的经验,在书中以大量的例子和理论相结合,一步步拨开迷雾,向我们讲述什么是情感勒索,我们为何会陷入情感勒索以及如何走出情感勒索的迷雾。
一、你被情感勒索了吗?
回想一下以下这些话,是不是会觉得耳熟:
“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可是现在我说的话你都不听了是吧,你怎么这么没有良心呢?”
“我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就不能理解我,就喜欢跟我对着干呢?”
“把你养这么大,现在让你出一点点钱,你都不愿意了是吧?”
“你如果想跟我离婚,你就别想再见到孩子了。”
很多时候,这些话都让我们无言以对,无力去反驳,对方在争取自己的利益,完全不顾及我们的感受,说出的每一句话都直击心底,感觉被深深地被中伤,而且如果我们不答应他们的要求好像都是我们的错。
其实,这就是情感勒索。
这种为达到自己的一己私利,利用彼此的感情基础,以期达到控制对方感情或行为的方式,叫做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一词由《情感勒索》一书的作者苏珊.福沃德提出。她很困惑,为何我们最关心、血缘最浓、交往最频繁的人,对我们的伤害却是最大的,为了了解彼此之间的这种较劲的过程,她用了“勒索”这个词,虽然给人一种指控的感觉,却是非常的形象贴切。
苏珊.福沃德在书中提到,情感勒索一般有六个阶段:
一、要求;二、抵抗;三、施压;四、威胁;五、屈服;六、重启。
前段时间的热播剧《安家》里有一个桥段:房似锦的弟弟谈了一个女朋友,可是家里穷,自己又没能力赚钱,母亲潘贵雨就想向房似锦要钱,于是就打电话提出这方面的要求。
这时候,房似锦已经不是第一次拿钱贴补弟弟和家庭了,她也知道这个无底洞是没办法填满的,心理非常抗拒,不想再这样,这就进入抵抗阶段。
一计不成,潘贵雨直接跑到房似锦的公司门口,这时候就进入施压阶段。
母亲在门口扯起大嗓门喊道:“房似锦,你出来!给我100万,不给我就天天来!”母亲对她进行了威胁。
这时候又刚好弟弟打了这一通电话,说了一番的可怜话,房似锦想到昔日弟弟对自己的好,表示会帮他还房贷。这就是屈服的阶段了。
母亲潘贵雨知道爷爷和弟弟就是房似锦的软肋,每次她需要向房似锦要钱的时候,就会以此向她施压,另一方就会屈服,这就是情感勒索的最后一个阶段:重启。
至此,就是情感勒索的六个阶段:要求-抵抗-施压-威胁-屈服-重启。
为何“情感勒索”会发生在与你关系最密切的人身上呢?苏珊在书中一语道破:“你最关心的人,最清楚你的死穴在哪里。最亲近的人,会把你拖进最持久的战役。”
二、 为什么我们会一步步陷入情感勒索中?
我们知道,警察在逮捕犯罪分子的时候,会使用暴力迫使犯罪分子就范。而情感勒索者则会使用“迷雾”迫使我们屈服,这里的“迷雾”,作者苏珊在书里提到有三种:恐惧感、责任感及罪恶感。这也是情感勒索者给受害者留下的三种感觉。
情感勒索者巧妙地利用这三种情绪来掩饰他们的勒索行为,当我们产生这三种情绪的时候,为了尽快摆脱,我们会变得非常缺乏判断力,更不会仔细去思考及做出正确的回应。
那么,情感勒索者如何制造“迷雾”呢?苏珊在《情感勒索》中提到情感勒索者惯用的四种手法:
1. 二分法
通过好坏分类看待问题的方法称为“二分法”,简单说就是,坏人是我们,他们则是无辜的。
比如:“你跟我之前认识的那个温柔、体贴、通情达理的人根本不一样了,难道你之前是装出来的吗?现在的你怎么连这一点小事都要斤斤计较呢?”
“你这样做就是为了让我伤心,是吧?为什么你要这样来折磨我呢?”
2. 病态化
有些情感勒索者表示,如果不遵循他们的要求,只可能是我们病了,要不就是疯了,在病理学范畴内,这样的行为被称作“病态化”。
比如:“你就是无法向我爱你一样的爱我,我觉得你一直陷在上一段关系中没有走出来。”
3. 联合阵线
情感勒索者会找来其他人为自己提供支持,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比如:“夫妻之间出点小问题都是正常的,我们作为他的父母对他是最了解的,他还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的。”
“报纸上都说了,你怎么还用这一套理论来教育人呢?”
4. 消极比较
情感勒索者会拿另一个人做完美的比较,“你看看人家”就是他们最常用的口头禅,与他们比较,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浑身都是缺点。
比如:“你看看弟弟,他就不会跟你一样爱哭。”
“她弟弟要买房,她一次就给了10万,你看看你怎么就不行。”
当然我们要知道,情感勒索并不是独角戏,如果没有另一方的主动配合和参与,情感勒索是无法发挥作用的。
热播剧《都挺好》中,苏明玉在工作中独立、冷静、独当一面,即使是非常棘手的工作,她也能处理妥当。但是只要涉及到她家庭的问题,她就变得非常的情绪化,易冲动,有时候甚至失去理智。
作者苏珊在书中提到,答案就在于我们的“情绪健”,这个情绪健里储存了之前让我们不安、愤怒、脆弱或者罪恶感等的记忆,一旦有人按到这个情绪健,这些被长期隐藏的情绪就会爆发出来,使我们失去思考的能力,任由情绪主导着我们。
苏明玉小时候在家里,由于母亲的重男轻女思想,长期不公平地对待儿子和女儿,让苏明玉很受伤,而父亲对此的不作为,更加重了她的愤怒,于是,即使离开了家庭,即使现在已经事业有成,不用再依靠家庭、父母,但是只要家里出现什么事情,就会马上开启她的这个“情绪健”按钮,让她失去理智。
当然,除了情绪健,书中还提到受害者的其他特质,比如:追逐认可者、和平主义者、自责者、圣母心、好女孩特质、自我怀疑者等,因为这些特质的存在,才是情感勒索者的勒索行为能够生效。
三、我总是被情感勒索,我该怎么办?
现在,是时候改变了。
在回应情感勒索者的要求之前,请记得这一条策略,就是使用SOS。SOS并不是莫尔斯电码,而是这三个单词的缩写:Stop(停下来)、Observe(冷静观察)和Strategize(制定策略)。
第一个Stop-停下来。对付情感勒索者的第一步就是:什么都别做!
情感勒索者总是急切而焦虑地提出自身的需求,以期能尽快得到满足。这时候,最好就是什么也不做,对他们的要求可以拖延一下,既不答应也不拒绝,说“我需要考虑一下”,这样就避免使自己陷入情绪当中,能冷静的思考。
第二个Observe-冷静观察。在为自己争取一段时间后,我们就要冷静地思考一下:对方为什么会提出这种要求,目的是什么?如果不答应,结果是怎样的?如果答应,对我有什么影响?我为什么会答应呢?是恐惧,愤怒还是顺从?
第三个Strategize-制定策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思考后,是时候告诉对方你的决定了,为了顺利终止这种情感勒索的情况,我们在告诉对方决定的时候,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1. 非防御性交流
在受到对方的语言攻击的时候,我们会习惯性去为自己辩解或者用语言去反击对方,其实这样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激化矛盾,这时可以用一些非防御性的语言,比如:“我知道这时候你很难过”“我理解你的难处”“等你冷静的时候,我们再来谈一谈吧”。
要让对方知道,我不是来吵架的,我是来解决问题的。
2. 化敌为友
当彼此的沟通陷入僵局的时候,可以请求对方提供帮助,例如:“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么生气?”“对于这个问题,你能够帮忙找到一种更好的解决办法吗?”用这种方法,转移对方的注意力,让对方参与到一起解决问题当中,当方法是对方提出的,人的天性决定,他会更愿意配合你去完成。
3. 以物易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经验就是当小孩子想吃糖果时,而你不同意他吃,这时候你拿一包饼干跟他换,他更愿意接受。如果你只是强制禁止他吃糖,他可能会因此哭闹不止。
同样,在情感勒索中,当你希望别人改变的时候,你自己也要先改变一下,这样就不会把改变的负担全部放在一个人身上,彼此之间都做出让步,让对方更容易接受。
4. 使用幽默
德国作家拉布说过:“幽默是生活波涛中的救生圈”。因此,在与对方交流时,可以适当使用幽默,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缓解不良的情绪和紧张的气氛。
黄晓明在综艺节目《中餐厅》中说过一句话:“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一句话成就了黄晓明霸道总裁的形象,其实,这一句话是向情感勒索者最有力的宣言,只要我们能保持极高的自我完整性,在情感勒索者提到触及我们自我完整性的要求或者批评的时候,我们能意识到并去拒绝、反抗,这样才能终结情感勒索这种以爱为名的操控游戏。
这也是作者苏珊在《情感勒索》一书中告诉我们的:“你不需要为任何人而活,因为你才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