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向缺陷、局部、个别性靠拢,他们是真实的存在。
完美主义,这是大绳索,捆住了太多知识分子手脚。
不过,在没有完成自己知识系统闭环前,是不会罢手的!
漳州之行,晚上喝酒,讨论到了一个话题,逻辑自洽。不能完全自洽的,就是自洽,完全自洽就会闭锁。世界本质是悖论。哥德尔说的:完备的必不统一,统一的必不完备。
缺口才是补给站。
带着逻辑破损,困惑上路,用直觉、本能、行动的生气去弥补它。幸福社并不教会大家幸福,而是肯定困惑的合理价值与必然性,缺口保持了系统的开放,而且在无数系统之间保持了联系和流动。如果因为困惑,我们就无法动弹,那我们就被语言、逻辑、抽象的链子给锁住了。
值得欣慰的是,知识缺乏者往往没有这个负累。但是并不影响知识缺乏者的生存。
生存的基本面,比知识域,大太多。或者说,完备的知识并不必然具备更高权重。
关于这一点,我写过一篇文章《书,总有读完的那一天》,更直接的说,可能正是“过多的知识”限制了我们的行动力与简单判断。
求知渴望,源于年轻人对世界,特别是知识世界强烈的好奇心还未满足,这是这个年龄的娱乐,所以也请忽略刚我讲的。
但人类还是在“知识”中陷得太深了…知识高冗余高饱和度时代正在到来,其强度与影响力已经让我们必须思考知识的价值、本源和用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