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阳光明媚。天空,湛蓝湛蓝的。道路两旁开满一树一树的樱花,田野里铺满了金灿灿的油菜花。一辆越野车载着两家大人和三个小孩一起去郊外游玩。
这可真是一次愉快的出游。两家人一起看花,赏景,划了船,又放了风筝,大人和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
回来的路上,路过一处观光点,大人们意犹未尽,果断下车拍照,留三个孩子继续在车上玩耍。
三个小朋友分别是宝宝,贝贝和童童。宝宝,贝贝是对双胞胎哥俩儿,今年四岁半。童童是个刚满三岁的小女孩。他们仨这一整天都跑着,跳着,咯咯咯地笑个不停。
孩子们也真是玩累了。返程的车上,都爬在大人们怀里呼呼呼地睡着了。
这时候,车刚停下,三个小人儿竟又一磆碌爬起来,愉快地玩起了弹珠。
十分钟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三个孩子在车里哭闹成了一团,两家大人闻声迅速赶来。
贝贝哭着说让童童还他弹珠。宝宝哭着说他送给贝贝的弹珠没有了。童童则张大着嘴巴喊妈妈,眼睛哭成了一条缝。
家长们相互看一眼,哭笑不得。别急,一个一个来。你先说。
贝贝含着泪花说,七颗弹珠剩下五颗了。宝宝止住哭声依旧说,让童童还他的弹珠。童童则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小声说:没有了,妈妈,我真的没有了。
小朋友各有各的说词。大人们也都没听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眼看着天就要黑了,大家都饿了。
车子在一座豪华的酒店前停了下来。
家长们要了丰富的晚餐,坐在饭桌前的三个孩子又鸟雀似的,小声吵吵了起来,直到服务员把饭菜端上了桌。宝宝突然喊出来一句话来,一下子就把家长们全都给震懵了。
只见宝宝指着童童大声喊:童童不能吃饭了,她已经吃了两个弹珠啦。
童童一听,又开始大哭,嘴里喊着:不,妈妈,我饿。
贝贝这时候倒是不哭了,他用手揉了揉红红的眼睛说:童童太饿了,才吃了弹珠,她肚肚还没吃饱哪。
这下童童妈可愣了神了,她瞪圆了眼珠子,一把就把童童拽进了怀里:快,快点告诉妈妈,你吃弹珠了没有?
童童止住哭声,大声说:吃了。
妈妈又问:吃了几颗?
童童歪着小脑袋,想了一下,伸出胖乎乎的小拳头,又用左手依次掰开右手那粉粉嫩嫩的小手指头,挨着个地数过去:一个,二个,三个,四个,五个……五个指头都用完了,童童停顿了一下,又说:六,七,八个,没了。
所有人的眼睛都一眨不眨地看向小童童,都仔仔细细地听着。童童的童言童语,却使每个人的脑子里瞬时又乱成了一潭糨糊。
贝贝妈忽然想起来什么似的,尖声叫到:啊呀,车上的弹珠本来是十颗的呀,现在就只剩下五颗了。
童童,你可别吓妈妈呀!你倒底又没有吃弹珠啊?童童妈带着哭腔低声吼。
家长们都紧张起来了。
嗯,吃了。童童很认真的点头。宝宝和贝贝也一边跟着点头。
这可怎么办好哪。大人们全慌了。
仓促地用了晚餐,一起驱车飞速地往市中心的医院里赶。下车,抱孩子,上电梯,挂急诊,做透视。
值班医生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
他反复看了X光片,又瞧瞧仨孩子,再瞅瞅仨孩子家长,这才摇摇头,不紧不慢地说:弹珠的具体位置嘛,目前从片子上来看……嗯……还看不出来。
家长们齐声问,那该怎么办?
医生笑眯眯地把脸凑近童童。小朋友,你是怎么吃的弹珠呀?吃了几颗?
童童呢,打小就怕穿白大褂的。刚才被脱光了衣服,推进陌生的大房子里,又被两个家长按在大仪器前折腾了好一会儿,早就给吓得不轻了,嗓子都哭哑了。
这会儿眼瞅着那穿白大褂的医生,一张陌生的面孔又要凑到她跟前来,惊得她直往妈妈的怀里钻,把个小脑袋摇晃地跟拨浪鼓似的,小身板儿也一抖一抖的,抽搐得根本停不下来。
呜呜呜……不吃了,我再也不吃了,妈妈。
医生退后两步,叹了口气,说:唉,你们要实在不放心就给孩子做个胃镜吧。那样会很痛苦的。要不做也成,回去多给孩子吃些粗纤维的蔬菜,再仔细观察上三五天。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刻送医院。
童童妈还是不放心。
医生,还有别的办法吗?孩子真能排出来吗?要是过了三五天,还排不出来咋办?
医生说,一般情况下呢,是可以的。但也不排除别的可能。要不,过几天你们再来复查吧。
当天晚上,两家大人躺在床上,烙饼似的,翻来覆去,都没怎么睡。宝宝和贝贝却睡得十分香甜。童童也一觉睡到了大天亮。
两天后,童童妈反馈过来信息,童童吃饭,睡觉,玩耍都还正常。
三天后,童童上幼儿园了。细心的阿姨告诉童童妈,童童没有哭闹,还和别的小朋友玩得很开心。
五天后,童童妈发来消息,童童未见有异常。
一个星期后,童童妈发来消息,童童未见有异常。
两家人这才算是把一直揪起来的心放下了,但也还不是完完全全地搁回到了肚子里。童童倒底吃了几颗弹珠呢?谜一样的。
没有人知道答案。
十多天之后,宝宝,贝贝的爸爸妈妈整理车厢,又找出来十多颗弹珠。忽想起一件事来,家里像这样一模一样的弹珠竟还有满满的一大鞋盒子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