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读信节目《见字如面》,首期播出当天就拿到了豆瓣9.8分的评分,第2期在线播放不到24小时,点击量突破350万次。
2018年,《一本好书》开播,12期节目,在腾讯视频收获了近4.75亿的播放量,豆瓣评分高达9.3分,微博话题阅读达1.8亿。
在综艺真人秀霸屏的时代,这样安静的“另类”综艺,却能杀出重围,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实属不易。
而这一切耀眼的数字背后,都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导演关正文,被誉为“清流综艺”的代表人物。
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成语大会》,再到《见字如面》、《一本好书》,关正文近几年所做的节目内容大都和文字有关。
有朋友戏称他为“文化顽主”,他却不赞同:“通过有趣的方式传播文化是一种姿势,‘顽主’显示的却是对文化本身的一种解构、颠覆或蔑视。”
或许关正文自己的解释更接近答案:“如果追根究底,这可能和我的经历有关。”
上世纪80年代初,关正文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进入作家出版社当了一名编辑,他很幸运,赶上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黄金时代,面对的都是中国最好的作家。
做编辑期间,他亲手推出了一批作家的成名作——北岛、舒婷、顾城、杨炼、江河的《五人诗选》,阿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刘震云长篇巨制《故乡面和花朵》等。
正是这段经历,让关正文体会到的了文字和语言的魅力。
90年代初,关正文转行进入电视行业,一路从文案做到总导演,参与制作了《文化视点》、《幸运52》、《开心辞典》、《对话》等多档节目。
《南方人物周刊》曾经写道,“文学对社会的介入和辐射,影响了关正文整个文化观的形成”。
因此,关正文制作节目时,总能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将节目与当下社会中越来越匮乏的文化内涵联系到一起,在全民娱乐之中注入些许文化气息。
2013年,关正文制作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在当时被质疑是小众题材,但关正文却甘于冒险,在资金不到位时,“还卖了房子才顶上饥荒。”
第二年,他又推出《中国成语大会》。
这两档节目最终都成为了现象级“国民文化节目”节目,几乎斩获了所有国内电视奖项,甚至引发了全网热议。
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举办期间,节目组在竞赛的同时选出10个比较难的汉字,让网友们通过键盘把这个词敲击一遍。结果,参与人数竟然达到6亿,远超预期。
关正文得知后很欣慰,“互联网上蕴藏着巨大的向往传统文化的热情。这么多人和我们一起参与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这跟钱没关系,跟理想有关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