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丽是我家用了两个星期的阿姨。
来的时候,是为了顶之前那个阿姨的缺,之前的阿姨回家过年,得月底才回来,家里缺不了人,就找了中介介绍了丽丽,我们盘算着如果好用,就留下,毕竟之前的阿姨不是住家,仍然有很多家务无法完成。
丽丽来之前,通过中介传过身份证和照片,35岁的她,一副朴实的模样。
来的那天早上,约定的时间到了,人还没有到,打电话过来说没找到我们小区,电话中语气有几分呆憨。我心想,既然不熟路,就应该早点出来。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聊起来,才知道她当天确实出来的挺早,但还是没找着。
丽丽来自甘肃天水贫困地区,35岁的她已经有4个孩子,都是女孩,最大的10岁,最小的2岁。看到我家老二的时候,就想起自己的孩子,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后来,聊起家庭的时候,也掉眼泪,说她的男人不务正业,成天赌博酗酒,看着我们家共同努力养家带孩子,特别羡慕;说公公婆婆对孩子舍不得花钱,连一双袜子都没有买过;说自己的弟弟,也一样不努力,没长性。每说到这些,眼圈就红了。
在工作上,丽丽非常努力,特别积极的干家务,虽然很多时候干的并不合我们的意,但她在我们指出来的时候总会对我们说说:“哥、姐,你们看我做的不合适,你们就说,毕竟每个人的习惯不一样,我照你们的习惯来。”而我们所说的,她也一定会去照办。比如第一天来的时候,她化着有些浓的妆,跟她说带孩子最好不要化妆之后,她第二天就没有再化。丽丽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努力的迎合我们,说好话,夸孩子,顺便把我们也夸上。这种太过殷勤的表现让我们心里感觉挺别扭,而她反复说的一句话——进了这个门,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也让我们感觉别扭,心想:这话不应该是我们说的吗?
当然,她的积极表现和努力,在我们看来,除了干活不是很讲究这个我们可以接受,且有改进余地的不足之外,也没有挑出什么毛病,而且她的表现很快得到了姥姥的喜爱。但在上下班路上,我们两口子讨论了几次,一致觉得她给人的感觉怪怪的,隐隐有一种不让我们放心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于她对我们过分的迎合、第一天上班就提加工资的事、以及她那些不靠谱的家庭成员。她家庭和亲人的不稳定和不踏实,可能是我们接受她最大的障碍。
终于,在之前的阿姨打电话表达希望回京后继续来我家上班之后,我们决定辞掉她。电话通知她的时候是周六——她的休息日,上午通知完之后,她下午就过来领走了工资,取走了东西。来的时候我们都有些不好意思,她却一连说“没事没事”,一样的跟大孩子说亲热的话,去看正在睡觉的老二。简单收拾起东西,离开的时候,嘱咐我们要多和老人沟通,并不再去看老二,说:我不能再看她,我会受不了哭出来。
房门一关,丽丽就这样走出了我家的门。
晚上在外面办完事回家的路上,孩子们都睡了,我们却不约而同的觉得心里不好受,妻子说:不知道这件事做的对不对,这个阿姨不知道是不是不该换。我说:其实,可能是从一开始,我们就想多了,在城市生存太久的我们,总是会把别人的迎合当做殷勤,把别人的笑容当做伪善,事实上,丽丽在整个过程中,都没有做错什么,甚至在离开的时候,反倒让人感到她很实诚。也许,她只是太实诚了。
愿她今后的路顺一些,遇到的人真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