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0 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拉开帷幕。此次会议不仅是对过往发展的总结,更以制定 “十五五”规划为核心,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锚定方向。其中,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工作报告,并就规划建议稿作说明,既凸显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也揭示出 “强组织” 与 “谋发展” 的深度绑定 —— 唯有筑牢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锻造担当有为的干部队伍,才能将 “十五五” 的顶层设计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持久动力。
夯实组织体系:筑牢 “十五五” 实施的 “四梁八柱”。党的组织体系是落实发展规划的 “神经中枢”,从中央到基层的贯通力,直接决定着 “十五五” 部署的落地效率。党中央作为 “大脑中枢”,以定于一尊的权威明确规划方向,确保全国发展 “一盘棋”;地方党组织则需当好 “中间枢纽”,将规划目标拆解为符合区域实际的具体任务,避免 “上下一般粗” 的形式主义;基层党组织更要化身 “神经末梢”,在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一线场景中,把规划红利传递到群众身边。就像江苏扬州莲花社区通过党建引领便民服务,让政策落地既有 “速度” 更有 “温度”,这正是组织体系发挥作用的生动缩影。同时,面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的兴起,组织建设不能 “墨守成规”。需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比如在电商产业园建立联合党支部、为外卖骑手群体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让党的工作覆盖到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兴领域。唯有如此,才能确保 “十五五” 期间的每一项发展举措,都有党组织的坚强保障,每一个创新领域,都有党的旗帜引领。
建强干部队伍:锻造 “十五五” 攻坚的 “骨干力量”。“十五五”规划的实现,终究要靠一支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队伍来推动。这要求干部既要具备 “谋发展” 的本领,也要守住 “守规矩” 的底线。在能力建设上,需聚焦高质量发展需求,围绕新质生产力培育、数字化转型等重点领域,开展精准化培训,让干部懂技术、会创新、善统筹,避免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 “硬骨头” 面前 “本领恐慌”;在管理监督上,要把 “八小时内” 的工作表现与 “八小时外” 的生活作风结合起来,既盯紧重大项目、民生工程等 “关键事”,也管好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等 “关键岗”,让干部在监督下干事、在约束中成长。更重要的是,要建立 “严管” 与 “厚爱” 并重的机制。对敢闯敢试、实绩突出的干部,及时给予表彰激励,打破 “躺平者” 的侥幸心理;对存在政绩观偏差、落实不力的干部,也要及时提醒纠正,避免 “蛮干者” 走偏方向。只有让干部队伍始终保持 “闯” 的劲头、“实” 的作风,才能在 “十五五” 期间攻克发展难题,把规划中的 “宏伟蓝图” 变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 “幸福实景”。
全面从严治党:夯实 “十五五” 前行的 “根本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不是 “口号”,而是确保 “十五五”规划行稳致远的 “压舱石”。要把党建工作与发展任务深度融合,比如在乡村振兴中,通过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让村支书成为带领村民致富的 “领头雁”;在基层治理中,推动党员干部下沉网格,解决群众 “急难愁盼” 问题,让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同时,要持续深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避免 “文山会海” 占用干部抓落实的时间,让干部有更多精力深入一线、服务发展。从健全责任体系来看,需明确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纪委的监督责任,以及领导干部的 “一岗双责”,把管党治党的压力层层传导到 “神经末梢”。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只有以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全党思想统一、行动一致,才能让 “十五五” 期间的每一项决策部署都落地生根,让中国式现代化的步伐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