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依然记得她是如何回答记者有关怎样定义“真正的上等人”的提问的。记者以为卢斯一定会长篇大论,然而她的回答却异常简单:“就是你永远都愿意和他在一起的人。”
记者停顿了:“就这些吗?”
“是的,再没其他的了。”她回答道。
这个对上等人的定义是在读饭饭的书评时看到的,在这里再重复一遍,因为这个定义太精确了太到位了。他写这篇书评的标题是《礼仪书,有1本就够了》
所谓的礼仪不是礼节。理解礼仪和礼节的区别是十分重要的。礼节是一种程式,是一整套可以遵循的行为准则,指引着你安全处事。而礼仪则意味着更多,因为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待他人的方式(无论你喜欢对方与否)。礼仪教给你如何保护对方的自尊,尊重对方的感受。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发自内心的尊重别人,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不论对方是什么阶层,什么地位。
尽可能多的称赞他人,称赞时要真诚,要具体。比如你的格子衬衫真漂亮就比你的衣服真好看让人更开心。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打造一个积极的人设。无论何时不要抱怨。你可能会问,现在不是提倡做自己吗?
对,你说的没错,但这和积极的人设并不矛盾。给别人一个乐观的印象,即使你真遇到困难,别人也更愿意帮助这样的人。
如果屁大点事就向别人抱怨,尽管你说的是事实,但话从你嘴里说出来,你的大脑就会本能的搜集信息来加强这句话的正确性。日久天长,你变得消极而不自知。
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我们还要学会认真倾听他人,这是优秀谈话者的首要特质。倾听,是至极的温柔。
学会理解他人的难处。同事遭到误解时或者犯了错误,开会时遭到批评,你又不方便为他辩解。在散会往外走时,你要拍一下他的肩膀,他一定会感激你。
我前单位老领导说穿衣得体,简单的画个妆是对别人基本的尊重。如果你应邀参加某项活动,却为穿着左右为难,不知该盛装出席,还是朴素赴约。不要多虑,穿平实朴素的衣服总不会错,除非你想成为性感女郎。面对选择,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就选择保守的那一个。等你心里有底了再选择激进。
如果在家招待客人,你亲自下厨。笔记本中只应当存放自己真正成功实践过的菜谱。(不要将你计划某天可能用到的菜谱与之混在一起,这样一来,你很快就无法找到那些万无一失的菜谱了。)
做菜讲究色香味俱全。色排在第一,先看见。香排第二,用鼻子闻。这两关起码要过一关,才有兴趣尝尝味道。
有一次我做拔丝红薯,红薯刚炸出来,这才算做一半。一个朋友说看着就挺有食欲。我嘴上没说啥,心里却美滋滋的。
由于作者利蒂希亚·鲍德瑞奇是美国人,书中餐宴场合各种礼仪都是西方国家礼仪,可以忽略。
家人相处也要守好人际关系的边界,和各种礼仪。我们需要为孩子做一个榜样,1让他们从小就掌握一些基本行为准则。
最后说一下,怎么弥补过失。
对与内向和社交经验不足的人来说,世界上最糟糕的感受莫过于做了傻事,或者冒犯别人之后所产生的尴尬之情。每个人都有应付窘境的独特方式。而当我深陷其中时,我会恨不得把土行孙找过来让他教教我独门绝技。显然,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希望减轻心中的负罪感。只有求得对方的谅解,我内心的痛苦才能所有缓解。
作者曾经在大型舞会是处理过尴尬的错误,也得罪过美国总统肯尼迪,事后总统说永远不要忘记你的道歉方式,非常感人,我连教训你的机会都没有了。
犯错以后要跳出自己的视角,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假如我是谁谁谁(找一个格局比较大的人作为榜样)我会怎么做。亲自登门道歉,通常会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
被别人错误介绍的时候,你需要幽默地化解尴尬气氛,而不是义正词严地加以纠正。
记得一位老相声艺术家到黄石市表演节目,一上台就说来到黄石县我很高兴,观众一片唏嘘,他意识到自己说错了,又说来到黄石省我很高兴,观众都懵了,怎么回事?一会儿县一会儿省的?他又解释说:黄石是一个市,刚才我说成了县给降了一级,现在把黄石说成省,再给它升上一级,扯平了。顿时下边掌声一片。
遇到突发的尴尬场面,如果处理的不够完美或者不够巧妙,都会使当事人很没“面子”。但如果能适当的用幽默地语言自嘲一下,必定能迅速转移他人的关注焦点,从而轻松的摆脱尴尬。
好了,祝你有个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