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有很多时候,我觉得我是对不起自己的;倒回去的正面说辞叫,要好好爱自己啊;可是以今日的目光来看,我曾做了那么多窝囊事儿啊,甚至继续在做着很多混账事,而且是对自己,对未来···
我说,那些没有说出口的话,是对自己的罪行;那些说出口的假话,是永远在喉咙的鱼刺;那些我放过了的,是对我懦弱无能的佐证,让我悲愤让我难捱;那些违背心底所愿的作为,酿成苦窖难以下咽···
1、托词怨言,荒诞无言
以前的时候,我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外界,总是在挑剔抱怨,给自己的不是找了太多说辞,找了很多替罪羊,是一个满口恶言的愤青;后来知道思考自己的问题了,知道要改了,改了一些问题,但还是有时候,放过了自己,念世道不公而淡化自己其实根本不够付出;
后来更多的状态,是沉默,因为以往的失败经验让自己受挫了,因为走着走着越发难以扩展了,因为怕要去实现去超越的辛苦和可能失败的风险,所以越发沉默,称为放弃挣扎,属于在沉默中灭亡···
2、故作姿态,盲目无我
有的人总是以病人自居,太奉行示弱,逢人就念叨自己的不幸,给自己增添那么许多悲情色彩,或许是为了得到关怀吧;有的人又总是以圣人自居,什么他都要发表意见,不允许质疑和异议,沉浸在自己的舞台之中,或许是不敢认识真正的自己吧;
不论究竟哪般,我不知道大家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接受了那样的设定,然后按照那样的剧本重复的去上演生活,让听的人也厌烦了,让自己的戏路就固定了。我也犯这样的错,自以为学了心理学够了解自己了,甚至自以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僵化了自我概念,于是盲目地定了自己的人生基调,还说那是与生俱来的宿命。
王尔德说啊,只有浅薄的人才了解自己。
3、乞哀告怜,有失尊严
我开始深刻的有此感悟,是在自己明明不够努力也不够实力的时候,却每天默默念着得偿所愿之时。
那时候猛然觉得自己,像极那种什么也不做,只顾祈祷请愿的人,假奉信仰啊。同时还丢失了自己的尊严,分明是该由自己掌握的命运,却抛却了做人的权责。鲁迅先生说,怒其不幸,哀其不争。
4、防备攻击,作茧自缚
防御机制嘛,多数是源于害怕被揭露的抵抗,源于对于成长痛苦的阻抗。最基础常见的是否定吧,我那段时间说了太多“不是、没有",这种丝毫不容质疑的防备,是封闭自我的,不够开纳,无论是对于别人的意见,还是对于新的自己和未来。
更甚之的,是攻击,在对方要说话之前,先剑拔弩张,张扬声势,因为自己很脆弱,因为害怕受伤害,于是企图先发制人。
我很想告诉那样的朋友,我们不会伤害你,当你够强大,也没有人能伤害到你;我很想看到他,不再每天贬低自己,惧怕他人。
5、不爱和不够爱,虚无荒凉
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时候,没能力承担的时候,无法付出更多的时候,我们都爱不起。爱不起了,就只剩远远望着,说我曾多么喜欢过;然后和其他容易得到的,流连度日···
爱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的过程会有强烈的痛苦,它需要你足够成熟,它要长久的责任守护,它要日常的用心经营;
于是我们选择了触手可及的,选择了更符合人类惰性和要求不高的···那些从没追求或追求过的梦想,都成了那白月光,遥远、寒冷。而你的地方,荒草丛生,没有玫瑰。
——
以上这些,我想都能给我们或短暂、或虚假的“安逸”,深究下去,对于那些行径和处境,我们终究是不甘愿的;
有时安慰自己太多随遇而安,成了得过且过;有时放纵自己太多随兴而为,逃不了自食恶果。
在那些所有的“安逸”背后,都是我们不愿承认面对的真相,和不愿更多辛劳付出的未来,它们成了厚厚的城墙,围起了不挣扎的奴隶。
尽管,我们都明确或隐隐的知道,这样不是最好的,讨厌这样的状况;也总是心底有某种蠢蠢欲动的、躁动不安的;
但,呵,被自己的劣根性压制了呢。
就那样啊,不情不愿地,浪费践踏着生命——
我本该不平凡的一生,却活成了狗,答案是,“死有余辜”。
我们都不够珍惜生命,没有好好地去运用发挥它。
可终究,无可避免吗?
我不知道,只知道,在还有口气、在感到有希望的时候,再挣扎挣扎;
又或许,人本就不该奢求全部的美好,就容忍那些丑陋不堪,就放纵那些荒诞不羁,在做不到更好且可以承担后果的余地里,时好时坏···
幸福可能戛然而止,悲剧可能愈演愈烈,可生活总是一如既往地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