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中旬,黄山已经经历了第一场初雪洗涤……今天下午阳光惨白惨白,它令人炫目的感觉却让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人走得更快,更预示着这是第二场雪❄️正在酝酿着或者是在赶来的路上……
“难离难舍想抱紧些/茫茫人生好象荒野/如孩儿能伏于爸爸的肩膊/谁要下车/”耳机里是一首单曲循环,这是当年一个父亲节,陈奕迅演绎的歌曲《单车》,却让我一个人在上《背影》这一课的前夜听得百感交集……也许这首歌表达的是对父亲的不解与控诉。有意思的一点是,歌词作者黄伟文多年后回忆起这首歌的创作缘由,说到自己和父亲的关系并不愉快,因为父亲对自己总是太过冷漠,父子之间甚少沟通,甚至于到今时今日,父亲也并不理解自己在做什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而父亲留给自己最好的回忆,也仅仅是年幼时期,父亲骑着单车带着自己游车河的短短一瞬。所以,他写这首歌,其实是一种控诉,控诉父亲的失职,但他却没有想到,这首歌竟然会成为应景父亲节,被歌迷传诵的深情之作。这明明是一首责怪父亲的歌,怎么会被解读成歌颂呢?黄伟文于《东周刊》访问中说“其实我爸爸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父亲,即使他十分疼爱他的子女,都隐藏在心里而从不宣之于口,但是很多小朋友揣摩心理的能力有限,有些事情倒希望大人可以直接表达出来,否则你不肯讲,我就有理由相信你不爱我。”果断判断这就是70后的我们接受的事情真相。
想当年,70后的我们在阅读《背影》时,双亲年富力强,父亲健在,当时被老师朗读和同学们的分享活动感动到热泪盈眶!而今我已近知命之年,在资讯迅捷的今天,面对着一群零零后的孩子讲《背影》这经典亲情散文课明知道很感人,却很难讲。其一,这篇文章篇幅很短,故事也简单……就是以买橘子体现父爱,这种爱体现在动作细节上,但主题却没有太多挖掘的空间。其次,我一直觉得,感动是一种私人的情绪,可意会,却无法宣之于口,诉诸于笔。其三,这篇文章已经有很多经典教学设计了,很难在此基础上翻出新花样。其四,在不久前国培计划中的名校跟岗学习时间里,安庆绿地中学的一位同行就上了一堂酷似我风格的《背影》,中规中矩的符合大众审美,但却没有任何创新,隐隐感觉不安,应该有所期待和重塑……所以为了备好这个课,我只能说尽力一试了。
文本细读~如何写父爱 因为文本不存在理解障碍,所以我没有按段落讲,而是让学生整体感知:父亲的语言~作为一篇表现父爱的文章,如此简短平常的话是否缺乏感情?父亲的动作~父亲爬月台的动作堪称狼狈,作者为什么不写一个身手灵敏英伟不凡的父亲呢?父子关系~作为儿子,“我”是否领父亲的这份情?
文本深读~如何在情感的错位中解读爱:本文中存在三处错位,分别是:父与子的错位/情与理的错位/时与空的错位 这些错位之间的落差与缝隙,是如何去展现父爱的呢?作为儿子,“我”的内心又经历了一场怎样不为人知的情绪起伏呢?
我读《单车》的作者访谈节目,作者如是说:“亲昵一点的身体接触也是种实在的补偿,但作为中国人搂搂亲亲并不流行,於是也就欠奉,父子或者爷俩才有人生的第一次拥抱,唯一一个令彼此都不难为情的拥抱机会,可惜那台电单车入秋前就被卖掉了,而那年夏天特别短。”课堂上,我特地询问班上的几位男同学与父亲的关系,无一例外都是渗透着误解、暴力、叛逆、征服、屈服。城镇化建设发展迅猛的今天,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多,人们迁徙路线越来越远,导致了亲子关系影响到了学校教育教学,所以教师的引导作用更为突出,《背影》这样的经典作品解读确实需要更新一些。我们必须接受父母的不完美。通过对父辈生活方式和心路历程的了解,从疏离仰望别人到平静而温暖地包容端详或许会更令人满意和愉悦。
当然也不忘了推荐大家,我更喜欢的两位父亲:丰子恺和老舍先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