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泥问蜗:“真心被谁偷了?”
那蜗会让泥问自己:“是我偷了,还是别的偷了?”
“如果没有被偷,那真心被谁藏了呢?”
蜗会说:“大部分时候是自己藏的,有的时候,是送了,或者睡着了。”
泥又问:“如果没有被偷,没有被藏,也没有被送,还是醒着的,那为什么有的时候,我看不到呢?”
“它一直在你心里,需要你主动去发现,去为它解绑。”蜗说。
泥笑了笑说:“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你的笑容这样熟悉,一时想不起而已。”
遵从真心,无问西东
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能感知到的,或许只是这世间微不足道的一角。影片本身的内涵和导演想要表达的,我却未必能够感知完全。这是个体的局限,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人生意义的探寻。
(对影片内容的部分感悟)
完美的人生不是人生的目的地,而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用自己的方式去幸福地度过一生,才是人生的终极追求。
坚守了最本质的真心,你的人生才能去谈有没有意义。
在我看来,这部片子成为一部受大众力荐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佳作,最大的原因是,它在这个时代里,提出了人心最缺乏的:真心。
一个时代缺乏的精神内涵越多,影片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就越重大,这也是电影的价值和意义。
这部影片讲述了四个时代背景下的故事,塑造了多个个性鲜明的人物。通过一些衔接点,巧妙地把故事串联起来,让观众看到了不同时期,不同的清华学子面对的不同的或相似的人生疑惑。
张果果戴着伪装的冷漠面具,困于职场斗争。他总是在担忧,担忧善良会给自己招来麻烦;保持警惕,警惕难以揣测的人心。尽管物质上得到了满足,可是他却活得不快乐了。
他不能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也不知道该不该帮助这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的四胞胎家庭。他是自私的,他为自己考虑得极多,但是他也是无私的,他的真心想要帮助那家人。
他很矛盾,可谁又不矛盾呢?整日里面对职场上的尔虞我诈,他的真心又怎敢轻易给出呢?换成你我,也会为难。这个时代,真正阻碍真心的,恰恰是人的自私和信任危机。谁能保持真心,谁才有资格去谈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沈光耀不愿苟且偷生,弃文从武,成为一名空军战士。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只为守护自己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他死了,可他的真心却未死。他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也要守护住自己的真心,何等的境界?他找到了自己活着的意义。
战争的残酷,激发了他的真心,他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存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就是那个时代的英雄呀!
吴岭澜徘徊在文理科的选择上,起初随大流的他,忽视了自身的优势,而去选择了成绩不理想的理科。他感到迷茫,他挣扎,开始去思考自己求学究竟是为何?
在听了泰戈尔的演讲,被台上那些文人气质所感染之后,他变得不再迷茫了,而是坚定。他直面了自己的真心,遵循了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选择了文科。看似小小的一个选择,却为他接下来的人生确定了一个方向。
在人生选择上,真心非常重要,它能决定你走上什么样的道路,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所以啊,请你别关上自己的心门。盲从会让你迷惑,而真心不会。
陈鹏呢,从始至终都在遵从自己的真心。他的人生比较平稳,没有大波折,面对选择时也很坚定,他知道自己最在意什么,什么对自己来说是最重要的。
他会为了想要照顾的人,放弃机会;也会为了成全心爱的人,改变选择。他爱得纯粹,选择默默退出,去为国家做贡献。
他能够细心地发现敏佳的印章坏了,雕刻印章和花朵送给她,在她人生低谷的时候鼓励她。毫无疑问,他是可敬的。
他在质问李想有没有给王敏佳真实的勇气时,我突然间发现,其实那个因为虚荣心作祟,撒谎,炫耀的王敏佳也是有真心的!
在王敏佳和李想一起写信的时候,他们达成共识的是毛主席说过的话,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义的,但是却不敢以自己的名义去掺和别人的婚姻,怕被发现。因此,才去翻看别人的报告,模仿别人的字迹。其实都是积极有为的好青年,本身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们维护的正义是片面的,方式也是不恰当的。
在许老师婚姻这件事上,陈鹏看得是比较开的,也比较全面,他既看到了许老师的不容易,也看到了师母的不容易,选择了不干涉他俩儿的婚姻,这是对别人婚姻的尊重。
不明真实情况,揣度师母,片面地把责任全部归咎到师母的头上。这对师母来说,又是多么的不公平啊。
王敏佳的真心确实也被虚荣心蒙蔽了,这是她的自私。可是当她为许伯常老师打抱不平,一个人拦下了责任的时候,我却不觉得她自私了,她是有正义感,重视友情的,也是勇敢的。
她或许只是卑微的期望得到一些关注和爱罢了!她孤儿的身份,身边朋友的好,让她没有勇气去得到爱,没有勇气把自己不美好的一面表现在他们面前。
她的内心是复杂的,她靠着欺骗填满缺爱的心。最后,她差点失去一条命。为此她也毁容了,她得到了惩罚,不是吗?
当她真正地发现真心,发现了陈鹏对她的真心之爱,直面自己的真心时,或许她也明白了,她也会去思考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她也会在陈鹏的爱的影响下,去思考自己活着的意义。这次不美好的经历,或许从另一个方面让她去审视了自己的真心,对他来说,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生活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我相信,她会正视自己的人生的。
在李想的心中,他的人生理想比友情更重要。他很懦弱,他也自私,也矛盾,他更看重自己的前途。他想去报效祖国,可是他惧怕这个污点会影响他的前程。
那是那个时代非理性的、急躁的一面,它容不得那一个错误。一个错误会被无限放大,然后被扒出更多的不明真相的错误,会被被动的扣上更多的罪过。杀死王敏佳的除了她自己,那些浮躁的群众,还有那个时代的包容心,求真意识。
当李想得知王敏佳死了,痛苦流涕的时候,我相信他的真心也苏醒了。当他明白了,因为自己的自私,让心爱之人失去了一条命的时候,他会发现自己得之不易的机会是多么的沉重呀。
但是我依然能够看到李想的真心。第一是,他和王敏佳一起写信为恩师说理;第二是,他努力地弥补过错,牢牢地记住了“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在治病救人中,为自己赎罪,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他也不再惧怕,不再懦弱了!
我看影片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个细节,许伯常妻子看到信之后,回屋扇许伯常巴掌的时候,她嘴里念叨的是:渣滓洞、集中营!而这句恰好是李想加进去的,这也正是真正激怒许伯常妻子的话呀!
书信中前面几段都是很真诚地希望师母对许老师好一些,说明自己的理由。但是那句活却活活地给师母扣了一个帽子,她心里不委屈吗?她心里好受吗?她也会觉得这个人想要搞臭她,毁她的名誉。
她对许伯常说过,是他的态度在打她,许伯常对外人都很好,唯独和她划清界限,保持距离。结了婚之后,什么东西都分得清清楚楚,伤透了她的心,让她觉得自己很糟糕,不配被爱。
百因必有果。她也会想,自己辛苦付出,供许伯常上大学,把饭留给他吃,自己省吃俭用。自己的爱,无私付出得来的却是不被理解的旁人讽刺,许伯常冷漠的态度,悔婚的念头!这才使得她把自己的愤怒迁移到一个学生身上啊。是泼妇如何?是怨妇又如何?人被逼疯了,失去理智了,她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结果。
在群众殴打王敏佳的时候,我的内心在呼唤,希望有个人能为她站出来,尤其希望许老师能出来。可是却没有一个镜头是许老师出来为自己的学生辩解的,这难道不也是懦弱自私吗?这可是替自己说话的学生呀!
许老师和师母知识文化程度不在一个水平,可能这也是导致了他们双方缺乏共同语言,互不理解的一个原因吧。
许老师有更高的知识文化素养,先进的思想让他想要追求更自由的婚姻,可是现实却并不允许,他其实也很苦恼,他不过就是想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婚姻而已呀!
可是许伯常的态度,未免也让妻子觉得,许伯常不仅不懂得感恩,而且也不懂得珍惜,不爱自己。
他们互相折磨,最后相继跳井而亡。这段不幸的婚姻给了彼此太多的伤害,可是妻子又要纠缠,不肯放手,许伯常也无奈地任打任骂。实在是可悲啊。其实他俩儿也有真心,妻子对他的爱,许伯常对自由婚姻的追求。
可是他们的真心发生了冲突,彼此牵绊,许伯常想要的不是妻子的爱和无私的付出,他想要的是婚姻自由。妻子却始终不肯放手,即使对他很好,他也是承受得很煎熬呀,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他任打任骂的原因吧。
这么多年了,以他的知识文化水平,他也应该知道妻子是爱他的。唉,何必啊,放过彼此的真心,给对方一个成全,也是成全自己呀。
当两个人都自由的时候,也才能去追寻自己的真心啊。真心给错了人,就是在浪费真心;真心的自由被限制了,真心也无法给你人生幸福啊!
他们想而不得,也真的是痛苦呀。许伯常已经很决绝了,他不爱你,你明明知道,为何还要欺骗自己的真心,又何必折磨自己呀,师母!
有的人的真心被虚荣、自私、懦弱、担忧和警惕所蒙蔽,有的人的真心给错了人,有的人欺骗自己的真心,还有的人的真心被时代、个人经历和别人的真心限制了,失去了自由……无论你的人生遭遇了什么,你的真心遇到了什么危机,是诚信危机,还是自私危机,还是限制危机……我都希望你能够在磨难和挫折中,在迷茫和苦恼中遵从自己的真心。同时也要学会放手,放弃欺骗真心,放弃限制真心!
这样,你才能更好地去探寻自己人生的意义。
如果你提前了解了你要面对的人生,希望你依然有勇气前来。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花霏翼
2019.12.15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除图片来自网络外,此作品皆是原创。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