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馆后方有一块面积不大的空地,中间是个亭子,周边长满了高大的古木和茂盛的灌木丛,枝繁叶茂,浓荫蔽日。山风时时拂面而过,清凉而又幽静。5月的阳光透过那疏密有致的树叶,在空地上映射出凌乱的光斑,在风的摇曳下,那光斑像小精灵一样调皮的在地上蹦跳,仿佛跟着大家一起在修炼太极拳。这里是89岁高龄的师父夏天教拳的地方,大家称它为天然氧吧,是个修炼太极拳的好地方。
师父精研杨式太极拳70余载,是一位修炼有成的太极大师,是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优秀传人之一。耄耋之年的他,拳、剑、刀、枪仍然演练的出神入化。跟着师父打85式传统杨式太极拳,真的非常享受。他步行轻盈怡然,如履薄冰;招式松沉绵缓,舒展优雅;神情端庄恬静,淡定内敛;且沉而不滞,凝而不僵,无点滴矫饰。因此,我们每次上轩德太极拳馆都特别期待在师父的引领下去完成所有项目的训练。
今天,听任小予老师说近期又有赛事,所以来轩德太极拳馆集训的人特别多。我见时间尚早,向拳馆后面走去。一抬头,师父已经在场地边了。师父身着月白色太极练功服,两眼依旧深邃明亮,脖子上挂着一枚哨子,身旁围着一群人正聚精会神的听他讲解。哦!原来已经开始培训参赛选手了。一会儿,大家就在师父的安排下分场地分项目开始演练……师父不时地站起身来或指导或纠正他们的招式,而我站在一旁听师父的讲解。
这一刻,眼前的情景仿佛与师父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重叠在了一起。记得那年夏天,任小予老师鼓励我们去参赛。她说,她的师父丁水德十分重视参赛选手在参赛前的强化训练,这对提高弟子、门生的拳艺非常有益。一有参赛的任务,他都会亲自对参赛的弟子、门生进行系统性训练。任小予老师是跟随丁水德师父多年的弟子,她敬佩她的师父,说起她师父,赞誉之情常常溢于言表。为此,我们报了名,心中期盼着能得到她师父的亲授和指导。就这样在任小予老师的引荐下,我们来到了庆春广场训练地。
那天,师父也是这样被好多人围在场地中间。他脊背挺直,一身浅灰色太极练功服干净飘逸,银丝般的白发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微微下陷的眼窝,一双深褐色的眼睛炯炯有神,说话声音宏亮口齿清晰,真是一位精悍而健硕的长者。初次见面的我们有些拘谨,敏锐的他感觉到了,笑意盈盈地走到我们身边说:“欢迎你们来这里训练,谢谢你们热爱杨式太极拳。不要有顾虑,好好学习,认真训练,我会尽心指导,杨式太极拳需要大家一起来发扬光大。”
他那温和的笑容,谦和而纯净,我想古人所说的“智者谦和,善者宽容”大概就是这意思。师父是练武之人,但也有很好的文化素养。他在传授拳理时,思路清晰,深入浅出又言简意赅,特别容易让人接受和记住。拳术招式的教学,他都是身体力行反复示范演示,不辞劳累。在教学过程中他很用心也很耐心,不厌其烦。他提倡教学相长,让弟子、门生相教互学,一起切磋拳艺。他在旁边仔细观察大家练拳,并逐个指出问题,分析问题所在,然后一一纠正。对一时没掌握的门生,他总是嘱咐他们不用着急,回去后慢慢地领会。
他教拳很周到,身、眼、手、法、步以及精气神面面俱到。记得他讲起势,说我们缺乏精气神,软绵绵……他说,起势是由静转动,犹如早晨初升的太阳,应该有一种蓄势而发的力量蕴于体中,要精神饱满,目光明亮……他说会打套路,即便动作正确也远远不够,会打拳和懂打拳是不一样的两个概念。会,得到的是一种外在的形;懂,是通过长年的磨练,一点点地去领悟太极拳的精奥,把功夫练上身。所以,太极拳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赛前训练是高强度的。几个月的集训,参赛人员总会瘦身好几斤。这期间师父的辛苦更是不言而喻的,每天连续好几个小时的轮番指导,有时候连喝口水都顾不上,旁边的弟子看着心疼递上水杯,他才匆匆喝上一口,而我们还有间隙可以休息一会儿。参加训练的人都极其珍惜这一提高技艺的机会,不停的有人提问,师父不辞辛劳地给大家详细的一一解惑,还夸赞大家:“谢谢你们,大家辛苦了!你们这样热爱杨式太极拳我非常高兴!”
那年,师父也该有85岁了。那样的年纪,那样辛劳的培训各地赶来的参赛选手,真的非常了不起!而更让人感动的是,绝大多数选手是再传弟子,有的与他并不是很熟悉,但他一视同仁,倾心相授。每天累的汗湿衣背,饿了,就坐在场地旁吃上一口面包……他为弘扬杨式太极拳所做的贡献和付出,让我们这些亲历者见证知心,感恩在怀。而如今,冬去春来又过去好几个年头了,耄耋之年的他,还是这样尽心竭力的培训弟子、门生,实在令人敬佩!
师父说,做个好拳师最难,既要有长期研拳悟道的感知和心得,还要明言善教,更要有一个好的体魄,能扛得住身体力行、反复演示的体力消耗。他说太极拳的薪火相传,师承是很重要的一环,很多精奥录像和文字都难以表述清楚,只能口口相传,施教者如果不具备这些内外条件,很难教会或真正教好自己的徒弟。
师父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太极大师,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太极明师。他思维缜密,智慧通达,明理思辨,他传播太极拳的理念非常切合当代实际。他说:“太极拳是功夫,是一种搏斗技巧,它能打但绝非暴力。杨式太极拳从来不张牙舞爪,它内敛而不外现,蕴藏着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它是拳术也是拳道,更是艺术、国学和哲学。练太极拳会让人感到行云流水般的舒展,获得强身健体的同时精神也能得到愉悦和丰盈。太极拳应该让更多更广泛的人喜欢和热爱。把太极拳仅仅看成一种武术,会禁锢它的发展和弘扬。”
看过好多杨式太极拳名家的演练,行功走架中的美感均与师父有些距离。我曾经参加过几次比赛,下场时经常会有人问,你是丁水德门下的?回答是,他们马上会说,哦,怪不得呢。丁水德门下弟子、门生的杨式太极拳打得特别漂亮,非常独特!在杭州,在全国,乃至国外,杭州轩徳太极拳馆的弟子、门生参加各种太极拳比赛,都非常出彩,他们演练出来的杨式太极拳舒展饱满又沉稳中正,韧劲十足且飘逸帅气,充分展现了杨式太极拳柔中带刚的自然和顺、抱元守一的恬然自在。
在师父的不懈努力下,以轩德命名的拳馆和太极队不断涌现,它们遍地开枝散叶、蓬勃发展……师父取得的这一系列成果,使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我在衢州开化的原始森林里看到过一株参天大树,它在炎炎烈日下岿然屹立,那高耸的树冠风摇枝摆,茂盛的枝叶洒下盖地的林荫,庇护着许多生灵,就连那生长在树下的花花草草也是风情万种。我们一行走累的人,坐在那硕大遒劲的树根上歇息,清凉而惬意。为什么此时联想起那棵树?因为我想,一棵参天大树必须有强大而发达的根须,并深深地扎根于大地,才能枝繁叶茂,才能栉风沐雨历经千年而不倒。难道其间没有相通之处?
那天,看到微信视频里在介绍师父传播杨式太极拳的理念:造福于人民!这理念纯净而又慈悲,让我等深悟了太极名师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襟。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是健康。但是,岁月、环境等诸多因素都在侵蚀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师父说:“太极拳发展到现在,不再是杀敌制胜的绝招,更不是武林中人的生死学问。而是启迪人们通过练习太极拳,懂得运用阴阳变化的自然之道来修炼身心,为人们的健康服务。让杨式太极拳成为一种追求身体康健与精神升华的方式,通过理论和行功走架的研修与磨练,达到意志、品德、修养与养生的统一。”
师父为传承和弘扬杨式太极拳筚路蓝缕,殚精竭虑70余载,其宗旨是传承国粹、弘扬国学,其目的是让太极拳造福于人民。他在龙山设馆意味深远,其目的是让弟子、门生远离尘嚣,贴近大自然,在自然之道中参悟天地的阴阳变化,在自然之道中抱元守一,体悟太极拳的真谛。中国传统养生学著作中有云:“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可百病息!”是教人清心寡欲,淡泊无为,定静生慧。所以,心神安宁是身心健康的首要条件。换言之,选择龙山静谧的环境修炼太极拳,能帮助弟子、门生尽快入静,而静是太极拳的首要条件,是得以一窥太极堂奥的敲门砖。
太极拳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例如:太极拳的舍己从人,让我们不要过分的执着自己,与释家中的放下执念相同;太极拳的动中求静,以及顺其自然,和道家的修行方法同源;要求不丢不顶,其与儒家的中庸之道相似。人的一生,曲折往复,犹如一套太极拳。通过练拳,可以从中领悟什么叫作从容淡定,不卑不亢,不疾不徐,随曲就伸,舍己从人,随遇而安……
最近,看了一个统计(说是美国人做的),3000人练瑜伽,3000人练太极拳,经过一年后检验,发现太极拳对慢性疾病、止痛、失眠的效果好过瑜伽。所以,目前美国甚至考虑立法推广太极拳。
太极拳优秀传承人是太极拳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宝贵财富,他们领一代风骚,传世代香火。我为我能拜在师父门下而感到荣幸,我为杨式太极拳有这样的优秀传道者而感到骄傲。
“天已幕,月如初,千里江川任我飞度;歌声住,人欢度,邀月同宿青山深处。”用了《太极宗师》的主题歌的歌词结尾,因为我觉得这歌词像是为师父量身定制的。
童金仙
2018.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