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你的死亡日期?会怎样死去?正因为这是大多数人不愿意面对或从没想过的问题,才值得与众不同的你去思考,正所谓“顺为人,逆为仙”,大部分情况下,跟众人反着来就是成功的最短路径:)
今天早上醒来,我问了我自己这个问题:“如果我的生命还剩下一年的光景,我还有哪些遗愿未了?”
一个最直接的感受涌向心头,那就是活的还不够绽放,不甘心就这么死去!还没活出自己的最佳状态呢,之前太多完美主义,太多对他人的顾虑,没有完全听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去妥协,去交织,最后一团乱麻,自己不满意,也没法让所有人满意。太多想法,太多拖延,太多安逸,太多放弃!所以,要是只剩下一年的生命,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想做什么,就去做!”
想不起为什么,小时候就有这么一个人生规划:38岁死去!为何是38岁呢?或许当时小小的我感觉这就是一个女人开始呈现衰老的年龄吧,比起死亡,更不能接受的是自己的衰老不美!也正因为一直笃定了这个时间,拥有这样的三观,才会尽情的去体验人生,与其平平淡淡的终老一生,不如精彩不羁的过高浓缩精彩生活,然后在最高点退出,以一种美好的状态离开人间。我想要在一个可以安乐死的国度,有海,着洁白的裙子,面容安详、嘴角上扬微笑着趟在一条铺满鲜花的独木舟上,送别的人们一阵祝福唱诵后,推出小船,随波飘走,消失在大海深处。。。就这样安详唯美的告别人间,这是一种圆满完美,一场精致的灵魂体验!
最近有一篇文章在Facebook, twitter上頻頻被轉,它的原文是一名叫Bronnie Ware的護士寫的。Bronnie Ware專門照顧那些臨終病人,所以有機會聽到很多人臨終前說出他們一生裡最後悔的事。她作了一個概括,有5件事是大多數人最後悔的。
1. 我希望當初我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別人希望我過的生活。
這是所有後悔的事中最常聽到的。心理學上有個理論,較之那些我們做過的事,人們後悔的往往是那些沒做的事。所以當人們在生命盡頭往回看時,往往會發現有好多夢想應該實現,卻沒有實現。你的生活方式、你的工作、你的感情、你的伴侶,其實我們多少人過著的是別人希望你過的生活,而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又可能,一直以來你把別人希望你過的生活當作是你想要的生活。當你疾病纏身時,才發現其實自己應該而且可以放下很多顧慮追求你要的生活,似乎已經晚了一點。
2. 我希望當初我沒有花這麼多精力在工作上。
Ware說這是她照顧過的每一個男病人會說的話。因為工作,他們錯過了關注孩子成長的樂趣,錯過了愛人溫暖的陪伴,這是他們最深的後悔與愧疚。其實對於現在的職業女性來說,這也將成為一個問題。
如果把你的生活變簡單些,你也許會發現自己在做很多你以為你需要做其實不需要你做的事。騰出那些事占的空間,可能你會過得開心一點。
3. 我希望當初我能有勇氣表達我的感受。
太多的人壓抑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只是為了“天下太平”,不與別人產生矛盾。漸漸他們就成了中庸之輩,無法成為他們可以成為的自己。其實,有很多疾病與長期壓抑憤怒與消極情緒有關。
也許當你直言不諱,你會得罪某些人。但可能從此以後因為你的中肯,你們不打不相識;又或者翻臉,正好讓你擺脫這種需要你壓抑自己感受才能維持的累人關系。不管哪一種結果,你都是贏家,不是嗎?——不過當然,直言不諱還是有底線的。
4. 我希望當初我能和朋友保持聯繫。老朋友的好,我們總要到自己有事了的時候才會想到。
多少人因為自己忙碌的生活忽略了朋友忽略了曾經閃亮的友情。很多人臨終前終於放下錢、放下權,卻放不下心中的情感與牽掛。朋友也好,愛人也罷,其實生命最後的日子裡,他們才是我們最深的惦念。
5. 我希望當初我能讓自己活過開心點。也許有點出乎意料,但這一條也在前5之中。很多人直到生命的最後才發現,“快樂是選擇”。
他們在自己既定習慣和生活方式中太久了,習慣了掩飾,習慣了偽裝,習慣了在人前堆起笑臉。就像五月天的那首歌,“你不是真正的快樂,你的笑只是你給的保護色”。他們以為是生活讓他們不快樂,其實是他們自己讓自己不快樂了。
只有臨終的時候才會發現,別人怎麼看你又有什麼關系呢,傻也好,怪也罷,能有真心的笑,比什麼都值得。
整理大量的遗愿清单,我发现,人们死前多半有这几类共同的遗憾:
1、感官拓张:未能环游世界或去西藏、跳伞开飞机潜水等身体体验;
2、关系修复:未能与某某(通常是家人爱人)的等亲密关系处理;
3、成就感:未能完成某项有意义的事,如写书、一直想做的事情没有去做或完成等。
现在,请你想想,如果你的生命之剩下一年,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三年呢?或许,认真回答出这个问题,你接下来的人生,会发生神奇的转变!有感触,留言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