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溺爱孩子的父母特别常见,听着似乎还带着伟大的味道,因为从表面看,溺爱是父母牺牲自己满足孩子的需求。
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溺爱的根源是源自于父母的自恋。他们无视孩子真正的成长需要,将孩子看做了另一个自己,给予过度的满足,溺爱孩子实际本质上是在溺爱内心那个自己。
每个人心中都有两个我,一个是内在的小孩,一个是内在的父母。
溺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父母内在小孩向外投射,将自己内在的小孩投射到现实中孩子身上,无节制的给予孩子,其实是无节制满足自己内在的小孩。
当父母溺爱孩子时,很容易忽视孩子自身的成长需要。溺爱的父母恨不得自己的孩子永远不长大,一辈子做他们内在小孩的投射对象,否则就会感觉失落,就像丢掉了什么。
有时候我们经常会想,如果有个闺女,就要给她买所有好看的裙子,最好的爱和呵护,这其实是我们自己在满足自己内在的小孩。
溺爱是一种懒惰的不负责任的爱。与溺爱相对应的是真爱,懂得尊重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需求。懂得放手,接受并乐于看到孩子自我独立和自我成长。
这对很多父母都是一个挑战。首先做父母的得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做到这一点很难,所以很多父母不自觉的选择了懒惰的溺爱。
溺爱包含两种,一种是包办型的溺爱和纵容型的溺爱。包办型的父母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孩子不用动手就能得到一切,他们不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纵容型的父母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无论多不合理的要求都尽全力去满足。
如果父母不鼓励孩子去自我探索,他们就无法形成自己的感觉,自己的能力和思想,最终将会阻碍他们成为自己。
如果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的成长需要,那么这样的孩子就会有明确的意识,会拥有鲜明的个性,强烈的好奇心和高度的创造力。
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探索,才能形成自我,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合适的位置。因为这一切都是自己选择的。
但是如果遇到溺爱的父母,那么孩子就会失去探索的机会,这样的父母强制按照自己的意图塑造孩子,不懂得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无论这种安排多完美,这样的孩子依然会不知道为谁而活。他们也可能一辈子都活在父母的控制中,一辈子为父母而活。
而一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才是最有力量的。
溺爱是一个温柔的陷阱。他们的孩子最终会成为溺爱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