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性早熟的话题热度高居不下,网上关于儿童性早熟的新闻以及“食物黑名单”也非常多。在关于性早熟的新闻报道中,尤其是一篇名为《十大“催熟”孩子的食物黑名单》广为流传,该文章将涉及食品汇总并且进行了详细介绍,而且内容振振有词。那么,这份“食物黑名单”是不是靠谱的呢?
从这篇文章中涉及的食物十多种,按文中解释的“致病机理”将这些食物分为四类。
第一类:含有大量脂肪、热量和营养物质导致儿童性早熟,例如:牛初乳、燕窝、冬虫夏草、人参、油炸食品、碳酸饮料等食品。
首先说说大补类食物,“大补”这个概念至今无法被现代科学证明,其实要说营养的东西,人初乳是营养成分非常高的食物,既然人初乳都不会致人早熟,那么这些食物又怎么可能呢?" 兴阳 "、" 大补 " 等中医概念,至今仍然无可靠研究证据,也无法用科学解释。
油炸食品和碳酸饮料,这类的食品被认为是其中的油脂和高糖引发性早熟,其实并不然,高油脂高糖并不会引发性早熟,而是会直接引发肥胖,肥胖是性早熟的高危因素,因为人体内积累的脂肪会促进雌激素形成。
第二类:某些特殊的食物,例如羊肉、虾皮、鹌鹑鸽子蛋、动物内脏等,这些是因为出现过爱吃这些食物的孩子,所以被有些人列入了“黑名单”中。
吃虾皮和鹌鹑蛋、鸽子蛋就能有这么强力的功能?那我得赶紧多吃点了!其实这些食物的功能没有那么强大,鸟蛋在相同重量情况下和鸡蛋的差异并不大,这些跟性早熟并没有关系。而虾皮啊、羊肉啊都是生活中美味且健康的食物,不会因为吃了这些就出现性早熟的现象。
第三类:催熟剂、促生长激素导致孩子性早熟,例如速生鸡、反季节蔬菜水果。
其实速生鸡并不是因为某些激素而生长的,这些鸡是经过良种选育、优化饲料、良好养殖条件等方法养成的,发达国家的鸡可以实现32-35天出笼,我们国家42天的已经落后了。反季蔬菜水果同样如此,当然农药和抗生素肯定会有,但是这些不是激素,所以跟性早熟并没有关系。
第四类:激素,这是所有家长最在意的一个次,这类的食物包括蜂蜜、蜂王浆、豆制品、蝉蛹、蛋白粉和运动饮料等。
蜂蜜和蜂王浆中的激素大家肯定都听说过,其实这些激素对比人来说根本微乎其微,只要是动物都会产生激素,这些激素是调节身体运行的分子,所以蜂蜜中肯定会还有激素,可是这些激素比鸡蛋里的激素都低得多,所以放心吧!
豆制品确实含有激素,那就是大豆异黄酮,但是它其实只是类激素,和真正的人雌激素比起来作用差1000倍,正常食用不会性早熟的。其实更简单的办法是看豆腐坊老板的孩子喝豆浆吃豆腐有没有性早熟的。
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否认“某个孩子喜欢吃XX,然后性早熟了”,但得出“XX导致性早熟”至少需要回答:吃XX和不吃XX的孩子发生性早熟的概率是否有显著差异?医生成天接触的都是病人,用统计术语描述就叫做“偏态分布”,由此直观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失真的。因此希望广大医生,不要根据个人经验去判断某些食物的危害,而是需要严格设计的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再确认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