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问题

今天上午,参加了一个微信语音导读小组活动,作为其中一名值日导读小组成员,5:00前就醒了。5:50开始听上一位小伙伴的语音,并为自己作为第二棒做着准备。

在我开始前,三岁的孩子醒了,比我预料的时间早起了。

我跟孩子说:妈妈今天要给叔叔阿姨读书,你在这里玩会儿,妈妈忙完就过来陪你玩吧。

孩子说:我要看妈妈。

我说:可以。那妈妈在读书的时候,你可以在旁边看,但不可以说话,可以吗。

孩子说:可以。

孩子坚持了一两分钟,就开始寻求关注了,开始说话了。

这时,我再次挺醒孩子,坚持安静。并同时,自己感觉一点焦躁了。

于是,当着孩子的面,我求助我的妈妈,请他把孩子先带离现场。在跟妈妈说的语气上,我是有焦躁的。

我尽量平静地跟孩子说:外婆带你出去买牛奶啊。

孩子很爱喝奶,所以爽快答应了。

于是,妈妈给他换好衣服,准备出门。

在他出门前,我感觉到,当着他的面请我的妈妈将他带走,可能对他会造成影响。于是,我抱了抱孩子说,妈妈抱抱吧。妈妈要去读书啦,你今天很棒,在妈妈读书的时候,大多时间保持了安静。下次,妈妈相信你会做得更好。

孩子笑了,高兴的说,妈妈,我要去上班了。拜拜。

然后,我接着回房间读书,他在客厅等外婆带他出去。几分钟后,他们一起出门了。

我接着读书。

我在反思,今天的事件是否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一,今天这个小小意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 潜意识层面: 可能希望孩子早点醒来,希望让他看见我读书,然后给予他熏陶。我的潜意识吸引孩子早起了。

2、 潜意识层面:可能希望孩子在我读书的时候说话,那样,别人听到我读书时有孩子的声音,会认为我在克服了很多困难去为这个读书会服务,会给我点赞。所以,是我吸引了孩子在我读书的时候说话。

3、 为什么我会焦虑。因为潜意识和意识起冲突了。

      我的焦躁来源(意识层面):

(1)持续耽误,可能会耽误我上班的时间

(2)如果不坚持读下去,可能对在线听的小伙伴有影响

(3)也会对后面第三棒小伙伴的时间造成影响

(4)让孩子离开,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我马上离开家,找僻静的地方继续读,孩子会受到被排挤的感受

 二、客观分析:如何在下次避免这样的意外

1、看见潜意识,通过其他的方式对孩子读书氛围进行熏陶;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别人的欣赏,首先自我欣赏;

2、处理意识层面的现实问题:我期望3岁的孩子,坚持2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不说话,是不现实的。所以,下次读书,要不接受孩子在我读书时说话,要不在他不在的环境中读书。

3、 潜意识和意识如何协调

(1)熏陶问题:提前一天跟孩子说,妈妈明天早上要早起出门给叔叔阿姨读书。所以,你起来的时候,可能妈妈已经出去了,你起来就找外婆,外婆在家陪你啊。并提前跟妈妈沟通好。

(2)孩子被排挤的问题:妈妈读完书就回来陪你玩,妈妈爱你。

(3) 我的被欣赏需要,我更高的阅读质量,给大家带来愉悦,本身就值得欣赏。

 (4)也许沟通过程中,孩子会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比如,要求妈妈不要离开,不要读书,他要跟着去,等等。逐一的肯定他的需求,共情,并表达我是爱他的,跟他商量解决的办法。

(5)如果万一经过真的沟通不畅,孩子坚持不愿意。那么,接受这个结果。跟其他小伙伴协商其他解决办法,如提早开始,调换顺序,或者请其他小伙伴顶替我等等

解决问题的方法:

1、处理自己的情绪,使情绪平静;

2、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可能是潜意识上的需求);

3、找出解决根本原因的方法;

4、分析现实情况中达成2的可能性,列出多个方案,进行方案优化对比;

5、在实施方案中不断反思和总结,调整。

6、尽力而为,期待花开,不开也不要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天看了大J的一篇文章,问题少年是由于父母没有教如何解决问题,文章直言没有孩子的不是,只有父母的无作为。四岁的小孩...
    玲英阅读 479评论 0 1
  • I 标准: 要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而不是照抄原文; 要有明确的行动步骤或建议; 有明确的适用范围。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
    彌爾阅读 310评论 0 0
  • 2017.07.21周五 相信我们在生活当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小到学习、工作的种种挑战,大到人生中面临的严峻考验,...
    彼年彼夏阅读 318评论 0 0
  • 一直以来看书就是看书,看过了也就那样了。慢慢的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后,最近在尝试改变一下。对有些对自己有益的文章尝试一...
    景一夫阅读 1,517评论 1 2
  • This is the stuff I wrote after I woke up in the library:...
    去社阅读 17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