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宿州8月10号电 (通讯员 姜娜 吴美玲 王丽) 2021年7月25日,宿州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三小只”调研小组来到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榴园村内进行为期五天的实践采访活动。
榴园村是典型的皖北山地型村落,以石榴产业为主,有全国六大石榴基地之一的中国软籽石榴基地。这里的村民主要是以种植石榴为主,除此之外还有养殖多肉。在宋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石榴园和多肉棚,更进一步的了解它们的种植环境,村民也详细的介绍了石榴种植情况和产业销售等。
与当地居委会了解石榴产业相关问题,与宋书记的亲切交谈,可以看到石榴产业的巨大潜力也了解到当地的人文风情。
在与宋书记的亲切交谈中,了解到本乡石榴产业的巨大潜力和村民干部的勤劳和努力。也了解到,在这个耕地面积2857亩的土地上,石榴种植面积六万多亩,各类农民经合组织12家。目前烈山石榴已形成以塔山为中心,绵延50余公里的石榴种植基地生态群落,总面积六万多亩,年产八万吨,产值突破两亿元,是全国六大石榴基地之一。同时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在各地开展专项旅游推介活动,突出宣传山水相城的特色景观文化旅游资源,推广旅游产品,以提升淮北旅游市场的客源规模。
晋代文学家潘岳著述中就有:“榴者,天下之奇树,塔山之名果…”的记载。塔山万亩石榴园内保存有明清时期的古石榴元700多亩,古石榴树近千棵,平均树龄150岁以上,最古老的石榴树,树龄达400多岁,依然开花,结果焕发着旺盛的生命活力。高大的石榴博物馆还存放着各种石榴图志,软籽青皮甜,塔仙红大红袍,青皮软子…其中,2004年在上海林产品博览会上,“塔仙牌”软子石榴是全国唯一被展出的石榴果品。
书记查阅工作日志,近年来,刘源村把新型农业社区建设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抓手,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的原则,突出石榴产业优势,尊重群众意愿,尊重地域特点,尊重村庄现有建筑风格,不搞大拆大建,通过综合治理,加大旧村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石榴产业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走出了一条可复制且极具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践路径。
走在石榴园村,青山环抱,白墙红瓦的民居错落有致,道路两排满满的石榴树,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画卷。走在路上,老人小孩脸上都挂着笑容,此情此景,其乐融融,雾蒙蒙的,山上成群的石榴树格外可爱,拥抱着这个美丽的村庄…书记合上日志,日志的封面写着“背后常青山,门前荡绿木”。
当地人依托石榴基地特色,为打好石榴文化品牌,将文化与经济相结合,文化与旅游相融合,推广旅游产品,以提升淮北旅游市场的客源规模。实践团队成员了解到烈山区已经开通了“四季榴园”微信公众平台号和微博号,宣传推广榴园石榴。“旅游业的开发让我们这里的石榴知名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好卖了,石榴酒,石榴汁是来这里旅游游客的热销产品。”采访中,超市店的老板介绍。
经村民介绍大棚内有仙人掌科多肉、叶多肉植株、茎多肉植物、茎干类多肉植物等。通过观察, 大棚里高温高湿、温差较大,很利于它们生长;另外,大棚采用塑料薄膜可调节光线,可使光线既充足,又不会太强。队员还通过村民的介绍了解到这里每天都要浇灌大量的水分,因为大棚里蒸发量比较大,只有浇大量的水,植株的光合作用才会相对强一些,植株储存养分就会快,相对也就长得快。
通过这几天深入榴园村基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的成员们了解到榴园村有着千年石榴种植历史,在经济新常态下,利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发展,依托石榴基地,转型文化旅游产业,石榴的种植成为推动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支柱。我国是一个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的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通过体验此次社会实践,实践成员更好的了解了社会,参与社会,深切的体会到了农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