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这样从上大学开始到工作以后都离家在外的孩子,不在少数,其中也有很多独生子女。
我毕业的时候,我妈给我说:“一定要去大城市工作,哪里都成,只要是大城市就行,别像我和你爸一辈子都窝在小县城里,没什么出息。”于是,我一心都想要往大城市里挤,却从来也没有想过家,想过家里的父母。我甚至会觉得那些想家想到会流泪的孩子十分幼稚和可笑。
那时对于我来说,家的观念很淡薄,在我心里只要我在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我不想父母,一度以为父母也不会想我。日子就这样过得潇潇洒洒,懵懵懂懂,充满了傻气和天真,倒也轻松愉快。
记得在深圳工作的时侯,有一天接到爸爸的电话,听声音像是喝了点酒,聊了两句我已不耐烦他酒后的前言不搭后语了,正准备应付两句挂掉电话,他突然说:“老爸想你了,你想家吗?”我鼻子一酸,却还逞强的顺口就答到:“不想”。挂了电话后,眼泪就不争气的流了出来,一个人坐在城中村房子里旧货市场买来的二手沙发上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爸爸说想我。
后来我明白了,原来我也是想家想父母的,只不过心里一直瞧不起想家的人,于是强迫自己不想家,骗自己不想,骗着骗着自己都信了。也是从那时起,我知道父母也是想我的。
但我还只是在过年的时候回一趟家。
每次过年回家,都觉得到了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地方。
车站就在我家对面,隔着一座大桥,桥底下的洛河已经干涸的几乎没水了,也或许是冬天结冰的缘故吧。忽然想起来,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见过家乡的春天秋天和夏天了,奈何年只能在冬天。
拖着行李,从桥上慢悠悠的走过,这里有太多少年时的回忆。
读高中的时候,我家还没有搬到桥那边,但高中学校在桥的那边。记得每次吃完饭去学校上晚自习,爸爸总是说要送我过去,他是一个胖子,挺着个大肚子悠哉悠哉的跟在我后面,不急不忙的饭后散步似的,我瞅着手表眼看就快上课了,心里十分着急,心想,这么点路,我一个人走的话这会早就坐在教室里了,真是给我添麻烦。回头看爸爸,还貌似在桥上欣赏风景,我心里又急又气。后来有一次吃完饭,爸爸又不急不忙的开始换鞋准备和我一起出发,我说:“我自己走,你别送我了,你走的太慢了。”爸爸很诧异的望着我,愣了几秒钟,说:“你走你的,你别管我,我去桥上散散步,又不碍你事。”还是和我一起出门了,但我明显感觉到他在我后面加快了步伐。
这座大桥还有很多很多的回忆。高中的时候,每周六放学一伙一伙的同学都打这桥上过……第一次看见打群架,也是在这个桥上,一个男孩子被一伙小流氓追着打……每次去外婆家,也要经过这座桥,去二姨家也是,去街上玩也是……
现在,每次过年回家,都要拖着行李,一个人走过这充满回忆的桥。
过了桥,一口气把行李提到四楼,打开门的那一瞬间,仿佛过了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家里还是熟悉的样子,我小时候的照片,还在书架上摆着,书架上有我高中时读过的三毛,舒婷和一堆读者意林,客厅里还挂着陈旧而又熟悉的钟表,窗台上的君子兰像是活了十多年,记得我家还在桥那边的时候,有一年它开了很红很红的花,后来就再也没有见过它开花了…餐桌上的饭永远是那个味道,小时候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前些天,在微信上公众号看到一篇文章。讲有个人在北京的郊区用不到一万块钱租了一个村里的院子,养鸡种菜,喝茶画画过上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田园生活,自己和自己相处,思考人生的意义。
如果放在以前看到这样的消息,我会觉得山水田园,世外桃源,十分羡慕,而如今,只会体验到一种深深地孤独感。一个人跑到离家万里,陌生的村子里,自己与自己相处,是何等的孤独寂寞啊。为什么放着有父母亲人的家不回,而宁愿找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呢?越想越觉得凄凉……也许思念是一种长大后才能体会到的情愫吧!
离别的久了,就会愈发怀念。朋友、亲人,同样重要。
我在上一个城市的两年时光,除了同单位的同事外,没有交到一个朋友。现在回忆起来,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两年时光似乎被岁月偷走了似得,想不出什么值得怀念的特别。
黄磊在他和孙莉相爱二十年的纪录片里说到“感谢这么多年这么多朋友支撑起我们这个家”。这句话让我沉思很久很久……我的朋友很少,也许是不善于交朋友,也许是性格太慢热,我的朋友大多是曾经一起在象牙塔读书的同学,随着工作,四处分散,朋友变得越来越少。有时会想,如果没有电话和网络的话,这个世界上会有多少个人得抑郁症,但是转念一想,如果通信没有这么发达,大家也不会都离家在外了,出生在哪就安贫乐道的一辈子守在那里,亲人朋友一大家,欢欢乐乐,吵吵闹闹一辈子就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