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匠精神”?
搜索结果:工匠精神(Craftsman’s spirit)是指在制作或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与品质,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个人理解:工匠精神首先是从精神层面上,作为工匠对于自己职业的那种执着,其次应该是在技术的层面上,工匠具有超越常人的能力。一个人敬业爱岗才有可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练就超越常人的能力(成绩)
这些年,人们提到工匠精神的时候,往往举的例子都是日本人的匠人和德国工人。谈到他们在本职工作中的那种精细,做事的认真。而我总会想到我自己的父亲身上所体现的工匠精神。
我的父亲今年84岁了,是一名老司机。他是一名贫苦农民的儿子,在家中排行老七。生于抗战时期,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家中靠租种地主田地为生,生活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一年辛苦到头交了租,剩下的粮食得要加瓜菜才能够勉强度日,吃鱼吃肉那是想都别想的事情,为了改善生活,父亲从小就学着去摸鱼抓虾。要在河沟中抓到鱼虾也不容易,所以就需要在捕捞工具上想办法。没钱买渔网,父亲就用竹篾编织鱼篓,一阵阵的鱼篓在晚饭后到河沟去放下,然后第二天天亮前就把它捞起来。多少总是有小鱼虾,于是这就成为了一家人改善生活的来源。编织的手艺,父亲一直保留了下来,并在我们读小学之后他还经常用这套手艺教我们编织竹篮竹帽竹筛竹箩竹筐……
解放后父亲读完了小学,小学毕业后他就在乡里当了邮递员,每天行走在各村之间,父亲送报送信之余,他还读报,然后再把自己看到的新生事物、奇闻趣事写下来,投给当地的报纸,虽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是父亲当年在《东莞农民报》也还是发了不少豆腐块的。父亲18岁到部队去当兵,在部队期间,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有空时也还是会继续投稿。
父亲在部队当兵,先是当侦察兵,后来被选调当了汽车兵。汽车兵是技术兵,学的好,那是很有前途的。父亲拿出他的能吃苦,肯钻研的精神,跟着他的师傅认认真真的学,不仅学开车的技术,在战友们都休息的时候,他还跑去维修班,看别人怎么修汽车。听父亲讲他的“威水史”时,他说他试过蒙着眼睛开车过双木桥,还能够拆开汽车的车头,凭着感觉把它镶嵌回去。因为是讲历史,我们没法去考证,但是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公社里有车坏了,没法拖到县城去修,都是父亲自己把车修好的,父亲的回忆录里面,他写到,因为经常要开车出远门,那时修车不像现在那么方便,所以只能逼着自己多学一些技术。
父亲的听力是很好的,尤其是对汽车机头的敏感力异于常人,汽车发动机好不好?问题出在哪里?他一听声音就能说出个八九不离十。90年代中期我买下了人生中的第1台车,那是一台二手的自卸货车,我让父亲跟我一起去验收车,他上车打开发动机,试了几分钟后,跳下车跟我说车整体不错,但有些小毛病,这些小毛病不需要花太多钱,稍微收拾一下就OK。后来我买了几台小车,父亲试坐后都给出了中肯的评价意见,让我们都心中有底。
父亲开了37年车,从部队到地方,从老家到深圳特区,从集体单位到私人企业再到个人创业,他对车可以说是非常痴迷的,一辈子心心念念的都是车。去年在他的肺心病严重到神志有些不清的时候,他的手都在下意识的做着开车的动作。
每次在提到工匠精神的时候,我都在想,在我父亲身上应该也是体现了一种工匠精神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