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提过,要理解用户需求发生的场景,需看三个方面: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微观角度,针对某个具体的需求,可以看这篇:
宏观角度,针对一个产品整体,下面再解释一下。
见自己,是内观,对心境情绪感受的把握,用户的痛、爽、痒。
见天地,是看大环境,市场大小和增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见众生,就是各种用户共同形成的生态,是利益相关人地图(有时候我也会叫它“用户生态图”)。
就像地图有很多(不同尺度、地形图、交通图、人口密度图……),利益相关人地图也有很多种画法,要根据具体业务、产品灵活选用。
之前说过一个应用案例
这篇再简单介绍几种。
—— 以某角色为中心的关系对 ——
这个案例是在 得到App 做的一次产品创新工作坊,基于知识春晚的产品,我们的一个环节是“拜年研究”。拜年的利益相关人地图应该怎么画?这是个很特殊的业务场景,简化到1v1拜年,全是关系对,于是,我们以某个(可以切换身份的)社会角色“我”为中心,一起脑爆出了一颗“蒲公英”。
如图,中心是“我”,便签是拜年对方的角色,一共想到了50个左右。
然后,我们把角色做了分类,比如亲情向、友情向、利益向……并且在连线上标注强度,这里的强度也有很多维度的理解,比如动力强弱(给想“巴结”的人拜年的动力强,给普通同事拜年的动力弱)、关系对数量多少(有100个同学,只有1个妈)、形式强度(从登门、电话、微信1v1、群发……依次减弱)、心理压力大小(给好朋友拜年压力小,给领导拜年压力大)……
你看,以上这些分析,确实都是和具体业务强相关的——一千种产品有一千种利益相关人地图的画法。
有了这个图,团队对拜年这件事儿、拜年的人的理解就更加全面和深入了,接下来,就可以继续往下探索,我们去主攻哪些关系对?为他们的拜年做点什么?
—— 影响力关注度矩阵 ——
纵轴是影响力,横轴是关注度。
高低四分之后,对每一类人/人群,你应该有不同的互动方式。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你是一个丈夫/爸爸,要买车。
高影响高关注的,如孩子他娘,需要密切关注,有求必应(Manage Closely),君不见很多男人选车选了几个月,最后被一句“不好看”打回前功尽弃?
高影响低关注的,如还没啥主见的宝宝,需要保持满意、讨好(Keep Satisfied),比如内饰环保的问题。
低影响高关注的,如一些经常聊车的朋友,需要及时同步信息、多沟通(Keep Informed),他们可以帮忙出谋划策。
低影响低关注的,如在老家偶尔会坐车的父母,只需要适当关注即可(Monitor)。
然后,根据以上四种人的支持、反对、中立态度,调整你的决策,确保可以推进执行。
—— 以某角色为中心的网络图 ——
这里借用一个移民服务的案例,如下图。
此服务为了让移民者更好的展开新生活,需要考虑他周边的很多角色,以及该角色与移民者之间的关系,并且,这些角色亲疏有别,不再展开。
类似的,还有10多年前我参与阿里物流业务调研时画的一个无中心的网络图。
就这样,有了一些图以后,是不是对你要面对的用户生态,有了更多的理解呢。
苏杰(iamsujie),前阿里产品经理,写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三本书,现在做创业者服务,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也是产品创新独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