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感叹:知道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会这样?
有很多答案,如:道理太过于抽象、别人的道理不一定适用于自己、行动力差、总停留在舒适区。
其实,这些都不是本质原因,本质原因是:
认知能力不同。
什么是认知能力?
对事物认识的清晰程度和掌握事物本质的深浅程度。
也就是,认知能力越高,越能看透事物的本质。
正如,所有人都知道好好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为什么就是有很多人不好好学习呢?
本质原因是认知能力的不同。
举个例子:
假设在一个全封闭中学,其中有三名学生在同一个班。
甲是一名来自偏远贫困山区,从小就受了各种苦,他急需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乙是一名普通城市家庭的孩子,父母都上班,收入稳定没有压力,他就想考个大学,然后找个好工作。
丙是生活在一个企业世家的孩子,祖辈和父辈都是企业家,他从小就被要求刻苦学习,兴趣涉猎广泛,他的目标是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
那么,请问:这三个孩子,从学习刻苦程度和人际交往方面,各自表现是怎样的?
甲无疑是学习最刻苦的,因为他见过太多的苦难,学习是他改变命运的唯一的途径,他会废寝忘食,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他的人际交往是比较差的,因为他要把时间尽可能多的用来学习。
乙是一个很普通、很随和的孩子,他学习中等,人际交往能力也很普通,因为他只要保持学习中等水平就能考上大学。
丙的学习刻苦程度仅次于甲,他不会以牺牲自己的健康来换取学习成绩,他更懂得合理安排学习,因为他从小就习惯于自律做事,他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从小耳濡目染大人们的为人处事方式,因此,他是最善于交际的人,他知道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有人会说,你这种假设根本就不成立,因为,甲、乙、丙这三种孩子几乎不可能坐在同一间教室学习。
是的,这个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富人们肯定会竭尽全力占用最多优质资源,因此,这三个孩子起点肯定是不同的,丙的起点也许就是别人努力的终点。更重要的是,生活越贫困所能享受的资源也越少,甚至享受不到正常的教育机会。
现实是残酷的,更重要的是,富人们占着更优质的资源却没有坐享其成,反而非常努力。
我举的例子所表达的观点是正确的,可以参考记录片《人生七年》。
既然认知能力这么重要,如何提高认知能力呢?
唯一的方法是:自己觉悟。
有的人可能会说,提高认知不就是知道事情的重要性吗?我可以通过学习、别人指导的方法。
如果你听话,可以通过学习知识和别人知道的方式指导自己的行动。
但是,这些外在的指导不进入你的潜意识,是不可能使你认知能力真正提高的。也就是说,你不通过思考真正觉悟,把认知注入潜意识,当在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你仍然会缺乏认知而犯错误,外界指导是你的拐杖,拐杖不见了,你就现原形了。
这就是为什么说,有的人必须通过摔跟头才能长记性,因为别人说得再好,道理再正确,你自己的潜意识没有意识到事物的重要性,只是主观意识意识到了,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因此,最终还是要经过自己觉悟,从内心真正意识到事物的重要性,才能提高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影响着潜意识,潜意识操控着你的人生,而你却称之为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