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在学生时代被禁止早恋,一是极易发生因“爱情”分心影响学习的情况,二是年纪小思想不成熟容易因为所谓的爱情做一些糊涂甚至荒唐之事。所以长辈们会极力阻拦我们早恋,直至成年。
成年后,我们毕业了,走入社会了,我们正处于渴望拥有真挚爱情的年纪,却怎么也遇不到那个满心满眼都是对方的人。
第一是受工作性质辖制,圈子太小,遇到的人少,遇到惊艳动心的有缘人就更少,忙于上班,也没时间精力向外拓展可能性。第二是因为现在年轻人更现实,在有能力和有钱面前,一个人颜值之类的外在甚至都可以没那么重要,走心的开始更多不是因为人本身,更多是权衡利弊,估算对方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或价值,这个在选择结婚对象或者朝着结婚去恋爱的时候尤其明显。
年轻人现实的原因大概是:一方面,在该谈感情的年纪,无论是过来人的经验教训还是为你好的人群肺腑警告亦或是自身经历,给我们灌输强调的一点都是:什么都可以认真,就是感情不能认真,结婚的时候,什么都要谈,就是不要谈感情。
另一方面,我们因被过多教育而不知正确处理感情从而立誓看淡情爱。无论是身边的朋友还是刷个小视频看个小文章,都能蹭碗毒鸡汤,可谓耳目所极都是经验之谈。全世界都在告诉我们什么是标准式爱情,全世界都在教我们分辨对方真正在乎自己的表现。然而,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如何正确获得爱情、如何正确维系爱情、如何正确去爱(相信、给予)和被爱(回应、接纳)。
我们被太多的思想和言论左右、捆绑,迷茫之中,没有深信不疑的感情,也没有完全理智的关系。因为我们的判断力受到干扰,不敢轻易用心,害怕付出,敏感多疑,要么若即若离要么粘人紧盯,不敢爱对方又不舍放对方离开,这样的感情折磨自己也折磨对方。这是被教育多了太“懂”感情的后果。
读书时候,什么都简单,人简单,感情也简单,爱情相对青涩和纯粹,基本没有什么利益纠葛,是很理想的一种状态,只不过不被允许和认可。其实感情经历是推动人成长、成熟的必需,不成熟的感情旁人可以建议、引导,但是忌粗暴打压,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压抑甚至打击正当的情感萌动是一种反ren性的控制,但有意思的是,现在我们主动自抑情爱、强立理性也是反ren性的,不过是趋利避害的举措罢了。
好像懵懵懂懂才是真,因为不是甚懂,我们也只管跟着心走。我们没有参考标准,都是自己用心感受和探索。也许只知道我就是中意某个人了,我就是想ta好,我忍不住想对ta好,我还努力要和ta一起好,我说不清楚为什么,只是我对ta的好只此一份。
ta在我眼中是特别的人,我希望ta能看到我的心,懂我的心,这大概就是爱了。如果察觉到ta对我的特殊对待,我就体验到了被爱的感觉,如果ta明着或暗着对我的回应是我也一样,那也许就是相爱了。
不过,如我一样对待感情之事分析的头头是道,以为什么都懂、以为自己看穿一切、以为自己拥有上帝视角就能免受情爱之苦,分明就是不懂怎么去爱和被爱啊。即使眼不瞎心不盲,踩在棉花上的失衡也会有一瞬间让我们怀疑是不是还在地面上,感情里失去判断或者错误判断的时候,我们不也怀疑感情的真假性吗?
被正事打断,老太太拆完了裹脚布要洗脚了。
无意听到楼上情侣的吵架,女的崩溃大哭质问:“为什么,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哪一次吵架你给我低头了吗…我过来了,我们在一起你就玩手机,你觉得这是爱吗…”,男的低声争论讲理,说着说着也越来越不耐烦。
这我想到了以前自己跟某个人吵架的状态,时至今日,当我以旁观者的心态想起当初的可悲,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失态中饱含着生气、失望与无措。
什么是爱,有那么重要吗?真情和假意参杂,真实和虚幻交织,懂了的宁可不懂,不懂的偏偏想懂。所以,懵懵懂懂不好嘛,懵懵懂懂才是真,不够精明不够通透也不去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