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关于内容和渠道谁是“王”的讨论的十分激烈。内容的壁垒的确在“人”,可是一个好的“人”塑造不是一两年的事情,这关乎平台本身对内容规则的设计和内容的价值。过分强调人的壁垒作用,就像告诉我砍掉蛇的后7寸之身也能游荡一样。服务也是双向的,唱独角戏有什么意思了?
技术与社会的发展在解放个人的生产力,产出更多的内容并在渠道上创造价值。现在为个人服务者(或个人工作室)做平台的很多,最早时候的猪八戒(在转型),淘宝,现在的空格,一些专家社区(比如:在行)。简单来讲,就是汇集众多SOHO一族,并提供流量。(这里指的是广义上的SOHO,比如在职员工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也可以去接任务。传统狭义上的SOHO弊端很多,比如缺乏权益保障,甚至生活保障都很难说,相对于大多数来人说风险很大,所以局限性特别大。)
然而现在的趋势完全扩大了对内容的定义,不再仅仅是简单一个商品或者职业技能,而是出售的信息差(你具备的独特素质,能力,资源),提高信息的流通率。比如在行上面,你可以出售自己在行业沉淀下来的经验和知识。
美国20%的人都是SOHO,这块市场存在很大的价值。但是把玩观察了上面提到的一些产品,发现在内容规则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依旧是“简单”的平台,缺乏对壁垒的塑造。不需要简单的汇聚并制造内容,而是希望内容被消费,产生价值,这才是关键。
而规则设计的核心是为了帮助个人(或工作室)建立个人品牌,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前提是用户愿意陪你玩,他能在这平台上获得价值和权益的保障。
为什么要把重点放到个人品牌的塑造?
探讨这个的时候,我们可以先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猪八戒在转型(从威客到竞标)?原因很简单,当服务者赚不到钱,被服务者享受不到质量保障的服务,这个平台就失去意义了。内容平台不是把服务者汇聚在一起,简单的分门别类,让其自然竞争就完事儿的(作者你这是围个圈养猪还不喂饲料啊喂!)。如果这样做,那就只是简单的线下到线上,并没有创造新的价值。
首先,平台的价值绝大部分是由内容创作者的价值总和决定的。如果平台上面都是一些水平一般,没有诚信,较次的内容创作者,那这平台就是一个“垃圾场”而已,意义何在?那如果全力引进优秀的个内容创作者了?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好的平台是在帮助解放个人的生产力,而不是直接摘取成熟果实的。成熟的果实有限,而不断培育新的树苗才是最根本的方法。
我们不是在收割野生的稻子,而是自己选择性培育新苗子,这才是平台的价值所在。
所以,垂直内容的平台一定要设计出一套培育个人品牌的规则,来不断孵化出价值。品牌的开始首先是模式的开始和价值的建立,其次是创意的整理和提炼,然后是有节奏的表达和输出。
然知易行难。
难点在于内容创作者也不一定完全清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优缺点,缺乏对个人品牌打造的意识。如果没有意识到重要性,怎么做?其实这个“意识”,是要明确让他认识到个人品牌所带来的效益和价值(经济,社交需求等)。
只有内容创作者认识到之后,愿意陪平台玩,才是良好的开端。然后,就是最重要的一环,如何设计平台的个人品牌游戏规则。鄙人的观点是借鉴已经成熟的互联网品牌规律与玩法,落地到产品设计上,把一个营销行为变成产品行为。
怎么做?呐,下期再讲,嗯,懒癌发作了...
纯交流纯分享的心态来写东西,如果觉得哪里(到处都是啊喂)可以吐槽(斧正)的,加我个人微信号smallredredred,欢迎沟通。下期推送时,我会针对这篇文章,整理沟通后,或者自己再思考学习后的新东西二次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