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密码》第7章论诗眼

中国古典诗歌特殊语词的分析之三

诗歌语言中那种最富于生命表现力的词汇,也被称为“眼” ,诗眼。

一,从无眼到有眼,诗眼的形成过程

从《庄子》中所记的“凿七窍而混沌死”开始,诗歌中因为这个字能赋予,诗句与意象以活泼的生命力,能使静态的事物活灵活现的运动起来,所以它被视为诗歌的眼睛,没有他,诗句就没有了生命……

二,诗眼的意义:以物理形状以情感色彩

诗眼的意义是要使这些意象具有“特殊的动感”。比如“池塘生春草”中的“生”不算是诗眼,而“绿阴生昼静”中的“生”才算是诗眼。诗眼常常把动词形容词用得很快的一个词,换句话说,就是这个被称作为诗眼的字,需要,读者管几个弯或者掉几次头,才能体会到这个字眼中蕴含的深意。真正自觉的推敲“诗眼”等现象是盛唐时。我们熟悉的唐代诗人杜甫就是一个推敲诗眼的能手。比如“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中的“残”和“远”是诗眼。杜甫诗中这样的例子很多。

三,诗眼消解与篇法、句法与字法

“诗眼”的凸显,使诗歌意象的物理运用,或自然情状,染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因而也许诗歌意象灵动的生命力,比如贾岛的推敲。不过当人们越来越注重于诗歌的意义表达功能,越来越倾向于整体意境的自然高远,而厌倦呆滞呆板的形式拘束时,诗人便开始对“诗眼”冷淡起来了。

宋代的诗人注意到诗歌中的意与理的表达的重要时,就对妨碍意理传递畅通的字词百般挑剔,于是本来三足鼎立,并驾齐驱的篇、句、字分出了高下。所以宋人高举“自然”“意格”而贬低“字词”,因此,诗眼就在这种流畅自然的诗歌中逐渐消解。

“句眼端能敲一字,吟肠何啻着千年”。诗眼的推敲有碍于一脉的流动?字词过分的远离了字典意义就有可能是意义的传递受到阻碍?

对于诗歌而言,诗眼从无到有,从有到消解,是福是祸,真很难判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此外还有双关、对比、互文、通...
    行者格致阅读 1,226评论 0 6
  • 这个点,看完小昕的文开始反思,她四号更新的文,前几天一直忙着各种事,现在想想似乎好久没见她了。她也没怎么出现在哲思...
    鲤鱼饭阅读 242评论 0 0
  • 《人类简史》是本现象级畅销书,一时洛阳纸贵,颇有未读此书就不好意跟人打招呼的意味。 我承认,作为历史书,它的确让人...
    犇流阅读 429评论 0 1
  • 上一章 肆 洛琳琅的心扑通狂跳,体力消耗过多,不但打不过一个胡人,现在连匹马都制不住,眼见黑马带着她悬空一跃而下,...
    郎玄珠阅读 611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