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这本书来来去去已经有一阵子了,每次想起来就读几页,因为是采用的是叙事性的描述方式,又说的是日常生活过的点点滴滴,所以即便是过几周不读在拿起来看也不会有任何障碍,最终在周五去上海的飞机上读完了这本书,今天回家就可以放下了。
这本书以主人公弗朗茜的生活经历为主线,描写了他们一家四口、他们的三个姨妈、姥姥姥爷、音乐老师等生活中交织的人物所发生的琐事。
作为意大利的移民二代,他们生活在美国的低层,父亲是一名侍者,母亲则是一名清洁工,爸爸爱唱歌,喜欢干净整洁,有亲和力,母亲则是一个坚毅,吃苦耐劳,而且有爱心和有主见的人,是这个家庭的主心骨。不稳定的工作以及微博的收入让这个家庭始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像那个时代所有低层家庭的孩子一样,弗朗西和弟弟尼利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捡垃圾换钱贴补家用,并给自己5美分的零花钱。父母之间充满了爱意,爸爸会用唱歌的方式提醒大家他要回家了,其他人也会在他唱完歌之前给他开门。弗朗西总是在偷听爸爸妈妈之间的聊天,有的时候他俩会聊很久。这个家虽然过的很艰难,但是很少发生争吵和不和谐。
妈妈作为这个家的主心骨,没有被艰难的生活压到,她没有因为丈夫没有赚到钱而抱怨,没有因为有两个孩子而烦恼,而是用她自己的方式给丈夫和孩子们最大的自由。比如家里每天回会熬一壶咖啡,保证这一天都可以喝到,孩子们可以选择掉自己的一杯咖啡或者倒掉;爸爸会把工资交给妈妈作为家用,但是可以留着消费自己支配;孩子们捡垃得到的钱可以留一部分给自己当零花钱,可以去那个全世界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到的商店购物。有一次他们搬家因为前租了没钱支付搬用的费就把钢琴留了下来,妈妈通过给钢琴老师打扫卫生换取了上课的时间,她们三个人学会了弹钢琴。
爸爸因为酗酒的原因侍者的工作干的并不好,直至有一天他背开除了侍者协会,由此一蹶不振并死在了一个寒冷的夜晚。
父亲的死让这个家庭面临了更大的考验,一家人在麻木的状态下办完了葬礼,并用一场放纵的哭啼释放了压抑的情绪,然后继续往前走。
弗朗西和弟弟在父亲去世的那个假期开始了工作,而家庭新增了妹妹玛丽。14岁的弗朗西谎称自己是16岁拿到了工作证,并开始了打工赚钱。开始是一个做假花流水线的工,但是随着需求的结束她不得不换一份工作。第二份工作是她自己找的报社,她的勤劳和阅读方面的天赋让她在这里成为了首席阅读师,从每周德10美元干到20美元基本解决了家庭生活问题。再后来因为战争爆发报社关闭她又找到了电报员的工作。这期间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这本书我很难用简单的话语描述其内容,但是整本书看下来让人感觉这一家人到苦中有乐,充满了爱和力量。樊登在讲这本书时总结说想让一个穷苦家庭成长的孩子内心富裕,可以学习这本书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