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城挑书,扫过书架,与一本书有砰然心动的感觉,翻开目录觉得果然与其他育儿书内容不重复,目录已在解答我的疑问。
当即买下。
此前买书都是别人推荐或者搜当当好书排名。这样随意还是第一次。
告诉孩子钱为何物是大课题,因为我自己也从未弄懂以如何的心态与它相处。
但我非常认同:为钱做事,一点也不好玩。但我们需要赚钱,用有创意的想法赚钱一定是最上层的方法了。
“而不是单纯靠把事情做的很好的能力”。这句话让我自省,我和大多数工薪阶层似乎都在这样的思维,努力加油把手头的工作做好来升职,加薪~这当然是很负责也理所应当的方法,但是这样也很辛苦,很难实现财富自由。
16年我去台南的黄钟老先生,他是提琴教育家,作家,指挥家,我参观他艺术别致的工作楼时他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现在这把年纪已经不需要为钱而出卖时间了,我在想办法实现我的理想,教学也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跟喜欢研究书法,中医…给我的偶像加朋友金庸先生的作品谱写交响乐”。而其夫人也一直为教会的事物忙碌,让我感叹憧憬。我也希望早早过上不用出卖自己时间的生活~
对于这本书里面非常崇尚以及重视的培养孩子节俭的观念和方法,让我有些惊讶,因为我就是这样的呀,没有培养天生就这样,这竟然是优良品质?
在我的印象里,美国人不都是观念提前消费的吗?让我认为或者被(我妈说我爸是从不花钱很傻很小气,我也遗传了这一点)认为过于节俭是很傻的习惯。
记得我在小学一年级时得到了一个漂亮的存钱罐作为生日礼物,从此我把存钱然后把盒子越塞越满作为热衷爱好,没事拿出来晃晃,听听里面沉甸甸的响声,倍感幸福~
一次学校春游去澹津公园,我抽出我存钱罐里面值最大的两张50元塞在裤带里…憧憬着公园里想买啥就买啥的豪爽~
结果那天我裤袋破洞了我没发现,买了根冰棍后老板找了我一堆零钱~漏了一句,好心老板提醒我“小朋友,别跑,你钱掉了…”
然后我回头捡起来又胡乱塞其他口袋…不料,最后我只买了根冰棍,我的百元大钞就又从口袋里溜走不知去向了…
几年后我好不容易积攒上千元的满满的存钱罐也从抽屉不翼而飞…爸妈怀疑是来家里学琴的孩子玩时拿走。但这不是我愿意相信的~她们是我的伙伴啊~我积攒多年不敢乱花一分(特别是春游事件后)里面还有我考级比赛的奖金~心碎。那是我心中就升起了存钱无用论…
及时行乐吧…不过我任然做不到。
回到以前的疑问,孩子问“我们家有钱吗?”
书上这样解答:
我们可以大大方方地和孩子说,我们家有钱,是因为我们有足够的财富用来购买“需要”的以及大部分我们“想要”的东西。如果有些东西家长决定不给孩子买,也要和孩子说清楚,不买并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因为这些东西现在不是我们“需要”的,所以不是非买不可。不欺骗,遇到问题坦诚相告,这是我们在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时应有的态度。
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都是通过努力工作获得的。钱是努力工作的成果,但又不是工作的唯一目的。做个“有钱人”并不值得骄做,值得骄傲的是“通过正直勤劳地工作而变得有钱”的过程和能力。这是财商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价值观。
下面是摘录方法记录,有用时拿来复习。
给孩子三个储据零用钱管理法
1.跟孩子一起准备三个透明塑料罐,分别贴上“消费”、“储蓄”和“捐赠”
2.把给孩子零用钱的金额、发放日期固定下来,以纸币或硬币的形式发的标签。
3每次让孩子把零用钱分成三份(每个家庭可以通过讨论制定不同的划分比例),分别装人三个罐子中。
4.让孩子管理自己的零用钱。在此过程中孩子可以学到:养成为未来的需要储蓄的习惯;有目的地留一些钱用于捐款及帮助他人;自己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在一次次决策中成长为优秀的买家。
2.超市预算法
带孩子去超市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前做两项准备:1和孩子一起填写购物清单(如上表)。
2根据购物清单做出明确的预算,相应的钱可以存人借记卡中,也可以使用纸币,放在一个特定的小钱包里。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放手让孩子决定购买哪些商品了。孩子要在质算额度内把购物清单上列出的商品都买到,在此过程中学会挑选性价比高的商品,练习在有限的预算内让快乐和满足感最大化。这个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去游乐场游玩,去之前我们也可以告诉孩子明确的预算金额,让他自己决定玩哪些游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