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美老师:
您好!
不好意思,上次和你约了之后,后来我没有及时跟进,所有又给拖到现在了,之所以没有及时跟进,是我一直觉得没有准备好,我非常看重和您这次对话的机会,我觉得自己必须要有十足的准备,才可以和您对话。现在,我觉得应该到了我能准备的最好程度了。
浪费老师一些时间看一下我的基本情况:
首先,我觉得我现在在自己目前的工作中,虽然能力没有趋于饱和,继续干下去,还是会有所增长,但是对我来说,这些能力的增长所需要的时间成本太大,而且我当下的状态,根据我人生每一个阶段的能级跃迁经历,都是需要换一个更“高级”的环境的前奏,把自己这杯快要满的水,倒到一个桶里,瞬间可以微不足道的那种变化。所以我现在非常迫切的想要给自己换一个工作环境。
其次,再次给您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情况,我本科是机械专业,毕业之后在制造业软件领域做测试工程师,目前主要负责售后技术支持和一些培训,售前的工作,当前的职位是技术经理。关于我毕业之后这一年的情况,我有一个简书的总结《毕业一周年总结:我凭什么做想做的事情?》。
虽然一直想做金融这个领域的东西,但是我深知,金融它牵扯面非常广,需要非常好的跨界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从机械到IT,再下一步,准备走数据分析这个领域,深入到不同的行业,找到其运作规律,为以后需要根据思考模型调用大量的行业经验打基础,一直最想做的就是这个,但是不急于做这个,而是用一种我自认为合理的方式蓄能。
其实本来想的是明年辞职回西安考研的,考某高校金融方面的研究生,因为发现很多高级的金融机构的门槛非常高,我认为需要有高校毕业证书来作为敲门砖,但是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发现,精算师,证券销售,银行方面的职业,都不是我真正想做的,我想做的是需要掌握了多个经过实践检验并确定有效的思维模型,掌握了多种基础学科原理并可以灵活运用于其他领域,掌握了完善的学习框架和方式方法,掌握了直击本质的眼力和评估多种复杂信息之后的预测能力之后,在市场上用自己的远见卓识来赚钱的一个终身职业。
从这个角度来说,出身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跨界学习能力,系统思考能力,多因素复杂分析等很难但是可以习得的能力。那在现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联机学习和合作是我认为比较合理的学习方式,对于个人来说,进入高校,并不是不能成长,但是对比毕业前后的学习速度,我认为在社会上,在工作岗位上学习对我自己来说是相对比较合适的。
最后总结,在这次谈话中,我想老师可以帮我一起明确这条路我自己到底应该怎么来走?下一个工作环境的转换,我应该倾向于哪个方向?
我将我自己的简历和毕业后工作一年的总结发给老师,麻烦老师评估一下。
还有关于我学习的方向的一些问题,想提前准备一下,问一下老师:
问题:
首先,我想首先将金融领域前20%的精华知识先掌握,并不先深钻某一细分领域的,不列书单,列问题清单,在首轮知识论中,即我要学的前20%的知识里,我应该先弄清楚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我怎么知道自己做到什么程度就算是弄清楚了?
其次,我最近非常想换工作,结合我的现状,老师是否可以给我一些跨界的建议,往哪个方向走比较合适?
最后,列一个部分问题清单,希望在#美好遇见#中老师可以给到我一些建议。
问题清单:
1.您认为一个人入门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就知道自己差不多入门了?
2.除了读书,这个领域还有哪些方式可以让一个人快速成长?
3.这个领域有哪些思考模型是需要首先掌握的?
4.如果我已经完成了这些问题答案的搜集,看完了最基本的原理,我该做些什么让自己的认知再跳跃一步呢?
5.像您这样的高手,对于这个领域未来五年的发展有什么洞见?我应该在哪方面使力会得到最快的成长?
6.曾经在中国发生过的哪些金融规律还会在一带一路的国家中再发生一遍,落实到个人身上,我们应该怎么抓住这次的政策红利?尤其是一带一路会带来的影响。
7.我准备回西安了,西安被中央直接点名要大发展,我回去应该做哪些方面的投资准备?
以上,就是我暂时想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老师可以挑一些回答就可以了,我最想知道的已经加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