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下雪了。
十一月初,干瘪的叶子还吊在枝头,哈尔滨的初雪已然落下。北方一下子有了很“北方”的明信片,引得无数旅居此地的南人睁大了眼看着,不顾严寒的伸出手接一片雪花。“落雪喇。”穿梭在人群里,不时能听见这样的话,粤语,带着湿咸的海水味。广东人不说下雪的,他们只讲:“落雪”,“落”轻轻的浮在地面上,不着痕迹的,像是晨露入溪流,又像是夜半花谢,追不到抓不住。
想想也该如此,南方大抵也是经不起那样的雪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烟柳灞桥,才子佳人,泪眼盈盈,怎么看都是与烟雨蒙蒙更加匹配,真下了鹅毛大雪倒真成了异景。南方,到底是精致的。若以美食来讲,大约可以在印象中的南方画出三个轮廓,酒酿圆子的软糯桂花糕的清甜共同勾勒的是江浙一带的风情,如同漫步在青色的天空下,随意走下一座桥,便能看到的青石板铺就的小巷子里,有笑容温婉的女子,有懒懒趴在身边的猫。
再往南便是一派海味,闽、粤堪称是海味的故乡。鱼酱虾酱是佐餐更是生活的调味品,记忆犹新的是《舌尖上的中国》中做了作虾酱的阿婆,七十几岁的年纪,却不是步履苍苍的代名词。南海的海风吹糙了阿婆的手,忙碌的身影仿佛就是远游的孩子心中那片澎湖湾的守望者。有人不屑:南方无非就是甜与鲜罢了。
但南方也有它炽烈的一面。
山城重庆当是中国的雾都了,但你又如何去想象这样一座云雾包绕的城竟然有火辣辣的火锅作为饮食文化的支撑。八月开学时,堪称天南地北的方言的聚会,班里一个腼腆的重庆男孩被起哄表演节目,平时不善言辞的人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来了一段方言RAP。没错就是《火锅底料》。竟把满场的北方同学们镇住了,他说:“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吃火锅吧。”还是那个羞涩的重庆男孩嘛。
重庆人到底多爱火锅呢?说不清的。重庆人是有性格的,就像是火锅虽然被热气包绕着但是仍离不开的是火辣辣的底料。
南方偶尔是有雪的,下了雪,不免有张岱一样的雅客,泛着小舟,拥毳衣炉火,带一二小童,独往湖心亭看雪。但在北方想着踏雪寻梅,不仅没心情也没有勇气 。冰天雪地里倒不如脚下打着滑,手上拿一串明艳艳的糖葫芦来的更加实在。
还记得曹公笔下宝玉为妙玉踏雪折梅,妙玉与宝玉之间微妙的情感被这雪,这梅衬得越发让人感慨。读了几遍,不免感叹一句:“这样的情调到底是南人才写得出啊。”
偶尔会万分悔恨自己身在凛冽的北方,可每每晌晴的天气下,我还是愿意在广袤的黑土上,遥望星空,或是裹紧身上的羽绒服,或是喝一口烈酒,说一句:
“我爱死了这爽快的北方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