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继续分享我的情绪日记。
晓东情绪日记34——担忧
担忧,从字面上来解释,就是担心、忧虑。从已经发生的事情或者情境之中,看到了其中的弊端,担心未来会向更不好的方向发展,因而产生了一种轻度焦虑的情绪。
担忧,百度百科的释义是:指忧愁、担心,发愁。
对于担忧,我个人的体验是:
1. 昨天晚上八点钟左右,我的大女儿(上初一)突然冲出她的房间,感觉她非常兴奋和开心。我还以为她因为她的作业都做完了而开心,所以起身想去抱一抱她,恭喜她。
谁知,她嘴巴里冒出一段话:托卡博卡的游戏出续集了,只比原来的16块贵几块钱,现在是25元。我想现在就体验一下。
我一听,心里就升起一团火,原来规定好星期天晚上7点钟之前要把作业做完的,结果她心思不在作业上面,反而在游戏上。还准备现在跟我们要25块钱,买一个游戏的续集,立马爽一下。
她不但没有遵守好规则(和她一起制定的,周日七点之前做完作业,并上交平板和手机),反而变本加厉,心思都在游戏当中。
这引发我的担忧:她自律不够,缺乏延时满足能力,不能够自我负责,本来她的成绩就在中下徘徊,这样下去一点提升的希望都没有。到了初三考高中怎么办啊?而且,沉迷游戏,身心健康也成问题。
于是,我不由得带着怒气回了她一段话:游戏,今天别想玩了,到下周五晚上可以下载玩。我泼你一盆冷水,平板和手机要上缴了,先把作业做完。
看见女儿,情绪瞬间低落,转身回她的房间。
我心理平衡了:作业没做好,规则没遵守,还想玩游戏,哼!
过了一会儿,从愤怒的情绪中走出来的我又开始担忧了:她现在是在生闷气呢?还是在做作业?或者是在玩平板和手机?
我扔给她的愤怒和指责的情绪,她能消化得了吗?她会怎么消化呢?会自虐、自我攻击吗?现在,我要做些什么吗?
我想起我以前玩游戏的时候,逃避现实,在虚拟世界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就感和快乐,恶性循环。身心疲惫,耗费大好时光,一无所成。我不希望看见我的孩子重蹈覆辙。这也是我的一个担忧。
幸好,我看到我们家里是敞开的,孩子是真实的,我也是真实的,我虽然没有做到一致性的表达:女儿,当我看到你兴高采烈的想要体验新款的游戏,我心里有些担忧,担心你因为玩游戏而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因为玩游戏而损害了你的身心健康。所以我希望你,暂时放下玩游戏的冲动,把作业做完,早点休息,遵守我们之前的约定。所以,我请求你,希望你能做到。
不过,我也没有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比如打骂,冲突升级。
或许,我的愤怒和指责,也是女儿自然需要承受的后果,同时,我也信任她有这样的承受能力。
看到这些,我内心也安定了一些,自责也少了一些。
2. 对于饮食和生活环境,我有些担忧。担忧食品的安全和健康,担忧大气和水质的污染,担忧普通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希望自己周围的生存环境能够改善和保持安定。
对于这些担忧,我能够做到的是:不给生存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鼓励和支持那些为环境的改善而努力的人们。让自己保持安定、和谐,成为整体环境当中的稳定、健康的一个分子。
大气候我无法做改变,不过,我可以影响家庭小环境,这也算我自己为整体环境尽的一份力吧。
3. 我对中国的整体教育环境有些担忧,担忧分数至上、文化成绩至上,会扼杀孩子的个性,创造力、想象力、好奇心。
为此我所做的努力就是平衡学校和家庭教育,在家里,我尽量保护孩子的个性。我先活出我自己的生命力,然后影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给到她精神上的滋养,安全、重视、关注、鼓励、认可、赞美。希望孩子能保持身心灵的健康,逐渐发展出独立、自我负责、自律的信心和能力。找到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激情和动力所在,从而活出属于她自己的人生。
适度的担忧,会让人产生危机感,从而寻求自我完善和成长,或者危机的解决之道。化痛苦为力量,化忧愁为能量。
今天,我的情绪体验——担忧,就分享到这里。
我非常好奇:各位朋友,您体验到的担忧是什么?还有什么你的体验、新的补充?欢迎您加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