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唐代章碣《焚书坑》诗云:
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大约是在初中的时候,我就背过了。对于这首诗,我那时候的主要印象,倒不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而是,刘邦和项羽这两人,都是不读书的家伙。
准备讲刘邦对其子刘盈的教育时,我首先想到的,便是这首唐诗。既然已经说到了此诗,那么,这里就先仔细看一看这首诗的文本含义:
据说,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就是要禁止民众以古非今;就是要杜绝世人以私学诽谤朝政。话说,秦始皇焚烧书籍时所产生的烟雾才刚刚散尽,他所期望的万世帝业,就随之化烟化灰了。函谷关和黄河这二者,一直被战略家所重视,均被视之为天险;但是,即便是有这样的天险,也锁守不住大秦的故国、也锁守不住秦始皇的宫廷旧居。当年,焚书之坑的灰烬还没有冷却,山东群雄已经揭竿而起了。秦始皇原本以为,焚书可以愚民,民愚便无所想、无所思;民无所想、民无所思,自己的江山就可以安稳;秦始皇哪里知道、他哪里又会想到,覆灭大秦帝国的领军人物——刘邦和项羽这二位,其实都是不读书的家伙。
在刘邦的带领下,成功地建立了大汉帝国,这是刘邦的功业,不可否认,也无法否定;这是刘邦的一面。
从历史留存的文字中、从章碣《焚书坑》的诗句中,我们还读到了刘邦不读书的一面;那么,不读书的刘邦,又是怎样地少教养、没文化呢?
汉人司马迁在《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记载:
“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
也就是说:
刘邦那个家伙,很不喜欢儒士。那些头戴儒冠的客人去拜见他,他动不动就把人家的儒冠摘下来,毫无顾忌地往里边撒尿。刘邦那个家伙,与人说话的时候,常常会破口大骂、狂飙脏话。所以,最好不要以儒士的身份去游说他。
说刘邦少教养、没文化,有人可能会跳起来哇哇大叫,但是,看看他的行为,我实在没有办法使用更好的词语来描述他。
有如此不堪表现的时候,刘邦还在做沛公。
后来,到了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今山东曹县北)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
话说,当了皇帝之后,刘邦似乎依然如故。
司马迁在《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记载: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徵,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也就是说:
陆贾时不时就在皇帝刘邦面前谈论《诗》、《书》等儒家经典,一听到这些,刘邦就非常不高兴,他会破口大骂陆贾道:
“你老子我的天下,是在马上南征北战打下来的,哪里关《诗》、《书》的事!”
陆贾回答刘邦道:
“陛下在马上取得了天下,难道也要在马上治理吗?商汤王和周武王,都以武力征服天下,然后,他们顺应时势,以文治守成;历史斑斑证明,文治武功并用,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最好办法。从前吴王夫差、智伯都是因为极力炫耀、过度使用武功,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秦朝也是因为一味使用严酷刑法而不知转变改易,所以,最后才导致国家灭亡。设使秦朝统一天下之后,便实行仁义之道,效法先圣,那么,陛下又如何能够取得天下呢?”
刘邦听陆贾这么一说,心里很是不快,同时,脸上还露出了惭愧的神情,他就对陆贾说道:
“既然你这么说了,那么,你就试着总结一下秦朝之所以失去天下、我之所以得到天下的原因,看看关键因素究竟是在哪里?另外,你也好好总结一下,以往各个王国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所在。”
这样,陆贾才奉旨大略论述了国家兴衰存亡的征兆和原因,他一共写了十二篇文字。每写完一篇,陆贾就上奏给刘邦。刘邦看后,没有不称赞的。刘邦称赞时,左右群臣也一齐山呼万岁。后来,还把他陆贾所编著的这部书称为《新语》。
仔细观察历史和现实,你会发现:
没有读过书的人,在役使读书人时,他们常常会十二分地瞧不起读书人,他们常常会认为书生无用、读书无用。但是,没有读书的人,有所成就时,等他们自己有了孩子,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地让自己的孩子读书;他们会找最好的师资,让自己的孩子受最好的教育。
既然书生无用、读书无用,那些没有读过书的人,在有所成就时,为什么还要千方百计让自己的孩子读书呢?难道,他们是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无用的废物吗?
回过头来看,不读书的人,有所成就时,之所以看不起读书人,其实,就是因为他们心里还有欠缺;说得臭屁一点,那就是,大约在心理深层,他们还是有那么一点点自卑的。
刘邦就是那种不读书而有所成就的人,他后来教育亲生儿子的行为,完全可以验证我的分析。
刘邦身为沛公的时候,动不动就往儒冠里撒尿。
刘邦作皇帝的时候,还曾说过:
你老子我的天下是马上打下了的,关《诗》、《书》何事?
可是,在教育自己的亲生儿子时,刘邦却完全不是这样。
公元前205年,刘邦时为汉王,他立刘盈为王世子。刘盈乃吕后所生,虽然他比齐悼惠王刘肥年幼,但他是刘邦的嫡长子。所以,他先被立为王世子;刘邦称帝之后,他又被立为皇太子。
这里,就来看一看刘邦对自己的亲生儿子、皇太子刘盈的教育。
有一次,刘邦曾手敕皇太子刘盈,其中写道:
“老爸我生逢乱世,没有机会读书。等到我多少知了那么一点事之后,正好赶上秦朝禁止民众追求学问。那个时候,我还为自己的没文化而沾沾自喜,总是认为读书是最没用的事。等到我登了大位、做了皇帝,才有时间看书,才时时反省书中所讲的事理,才开始揣摩作者写作其书的意图。然后,再去追思我以往的所作所为,我才发现,自己的很多行事都是不对的。”
天下是刘邦带人打下来的,他曾经认为书生无用、读书无用,他怎么在教育自己的儿子时,会说出这番话来?他是在毒害自己的儿子吗?他怎么不教儿子往儒冠里撒尿呢?他怎么不对自己的儿子说,老子的天下是在马上打下来,以后天下交给你,你在马上好好打就是了?
还有一次,刘邦对刘盈说道:
“唐尧和虞舜二君,不把天下交给自己的亲生儿子,而是将江山社稷禅让给了不相干的他人。这二位古代圣君贤王,并不是不珍惜天下,只是因为他们的儿子不适合被确立为未来的君主。你想一想,普通人家里养了好牛好马,他们尚且爱惜有加,更何况是天下呢?因为你是我的嫡长子,所以,我早就有立你为太子的意愿,并且,朝中群臣都称赞你能够与四皓相友善,四皓这样的贤人高士,我都请他们不来,你却能与他们交好,这说明,你是可以被委任以大任的。现在,我就确定你为江山的继承人。”
史载,刘邦之所以迟迟不立嫡长子刘盈为太子,主要原因是他喜欢小老婆,进而想立小老婆所生的儿子为皇位继承人;其次,大约也是因为他对嫡长子刘盈看不上眼。
后来,在万不得已、要把刘盈确定为江山社稷的继承人时,刘邦却教育儿子说是,我之所以确定你为太子,是因为你和商山四皓交好。这说明什么呢?
这说明:
一、刘邦虽是至高无上的大汉皇帝,但是,他还是很在意社会舆论。大约,当日商山四皓的社会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二、有商山四皓这样的贤达支持,刘邦认为,未来刘盈的身边,是有可以支撑江山社稷的力量存在的。
三、刘邦此时认为“老子马上打天下”,大约对太子已经不大适合。
四、在刘邦的心中,大约还有期许,那就是,未来,刘盈在主政时,身边应该要找商山四皓一类的人物辅佐。
另有一次,刘邦对刘盈说是:
“我平生没有学习过书法,在读书时,不认识的字,问一下人家,也就是知道了;我也没功夫去练字,所以,我写的字不大工整,但是,我自己还看得过去。现在,我看你写的字,还不如我写的字。你要勤学啊。以后上疏时,你应当亲自书写,不要使唤身边的人。”
刘邦教育刘盈,已经十分细致了,就连儿子的书法,都提出了要求。同时,刘邦对刘盈的教育,是让他勤学,不是让他勤打。
又有一次。刘邦对刘盈说:
“你见到萧何、曹参、张良、陈平等诸位公侯时,要有礼貌,他们都是和我同辈共事的人,他们的年龄都是你的一倍以上,所以,你见了他们,必须以礼相拜。这不但是说给你的,你也要把这活告诉你的弟弟们。”
刘邦教育刘盈,要有礼貌,见了萧、曹、张、陈等人,要以礼相拜。不知道,此时候,对于他当年在儒冠里撒尿的行为、对于他当年见了人就破口大骂的事情,在面对儿子时,他又做何想?
读书无用、读书人无用,这几乎可以确定是刘邦早年的理念,可是,在教育自己的儿子时,刘邦似乎并没有把自己的理念灌输下去。
天下是在马上打下来的,这是刘邦成功后的自豪与自负,可是,在教育自己的儿子时,刘邦似乎并没有以继续在马上打平天下为指南。
刘邦往儒冠里撒尿、对人破口大骂,肯定是粗俗无礼的做派,可是,在教育自己的儿子时,他却要求他们有礼貌。
可以仔细想一想,读书、礼仪,究竟有没有作用?
可以仔细想一想,读书、礼仪,究竟要不要坚持?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