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后半期由一位强大的统治者——路易十四,为了显示其神授王权的权威,他极度善于显示王权的权威和气派,凡尔赛宫成了他权利的巨大象征。凡尔赛宫的设计影响了欧洲许多国家,德国南部的每一个小君主都想要有一座自己的凡尔赛宫,由此引发了一场奢靡的创造热潮。
洛可可艺术可以即算作巴洛克的尾声,也可以视为单独的一个艺术时期。
巴洛克和洛可可有相似之处,但是又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巴洛克表现是壮丽的大场面,比如王宫;而洛可可则是精致的小场景,比如贵族的公馆。洛可可艺术体现的是贵族审美的变化,一种“快乐的轻浮”艺术。
洛可可的兴起
1715年,路易十四去世时,路易十五才五岁,由路易的堂兄摄政,宫廷的贵族逐渐摆脱了皇室的控制。他们在巴黎兴建公馆,抛弃王宫严苛的宫廷生活。洛可可风格从路易十五开始,经历路易十六,一直持续到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爆发。
洛可可时期绘画上的代表人物是华托,他善于画梦一样的生活:明媚无雨的仙境里的快乐野餐,优雅的音乐会等等。他以他的美梦和理想助长了洛可可时尚的形成。法兰西美术院为了接纳他和他的浪漫画风,特地创造了一个画种:雅宴画(优雅的游园集会或露天活动)。
17世纪的作品气势宏大,充满激情和活力,色彩多为深色或强烈对比,18世纪的洛可可则是对这种风格的某种回应。洛可可的尺寸都较小,色彩柔和,精致,反应了贵族所钟爱的轻曼和奢侈风格。
回归理性
从之前的艺术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当一种艺术风格发展到顶点,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去对抗极盛的潮流。当巴洛克、洛可可的奢侈、装饰之风走到18世纪晚期,启蒙运动应运而生,理性时代到来了,人们的艺术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引发了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明天继续这部分。
后话:
《艺术的故事》上周就应该读完了,但是书中对历史背景交代的不够清楚,就把《詹森艺术史》搬出来,对照阅读,虽然阅读速度慢了,但对艺术史的发展脉络更清晰了。五六百块钱的书,不能浪费了。
前天去朋友家吃饭,在他的书柜里发现了两本书,还未拆封,正好对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卢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就夺人之爱,先借回家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