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要精进还是要放下
日前,一个当教授的武同学在微信群贴出两张图片,图片左右排列,图片显然是两本书的封面,封面图片有图有文,图是我熟悉的星云大师的照片,文应该就是书名,其中一本书书名“人生就要不断精进”,另一本书名“人生就是要放下”。两本书我并没有阅读过,但我确信这是心中的星云说过的话。然而两句话放一起,好像突然产生了碰撞,好比南极的企鹅遇到了北极熊,乍看都扎眼。果不其然,同学随后抛出了炸弹:你到底要人乍办?
一炸激起千层浪,沉寂了好几天的同学群热闹起来。
何同学也是教授,不愧教授的智商,反应够快:高位放下,同时放出一个捂着嘴的表情。
柳同学、申同学都崇拜教授,赶快应和,但不失幽默,柳同学转个语序:放下高位。申同学再转语序:放高下位。放高下位?何解,姑且当为调侃吧。反正是同学群,教授也好,官员也罢,尽可以尽情的说。
说对也好,说错也没问题。群里有人说话就热闹。武同学就像一根棍子,群这个池子几天没人说话水分好了些,逐渐粘稠,武教授棍子足够猛,一搅和定起漩涡。这不,漩涡已经搅动起来了,挑起话题的武同学给了何同学一个@: 首先要是高位?不然哪有得放。何同学回应:低位已经在下面了,何谈放下。两位教授的一唱一和,给了第一个观点,要放下,必须首先是高位,处于低位的是不存在放下不放下的。
上学时就少言语的申同学,一如上学时。不说则已,一说哲理:其实是拿得起放的下,与高低位无关。这句话算第二个观点吧。显然不同意两个教授唱和的一定得先是高位。不管处于高位低于,都要拿得起来,也要放得下去。
其他同学也针对两个不同的观点,见缝插针的说两句,着不着边不打紧。我们的赵同学看着话题有点大,戏谑道:拿起来,放下,再拿起来,再放下......,算不算第三种观点呢?不能一直拿起来,总要放下,放下也不能不起来,还要再拿起来。赵同学的上上下下,让我们的武同学一下来了专业灵感,武同学是经典物理方面的专家。用了一段物理学概念:上去再下来,起点和终点相同,如果是保守力,物理上说做功为0,如果是耗散力,做功则不为0。武同学的话科学里透着哲学,哲学里有了些禅的意味。
武同学一句不算总结的总结,好像拔出了那根搅动池水的棍子,水面又恢复了平静。大家不再就这个话题纠缠。其实大家心理或都有答案,但是也没法说清。
群里话题平静了,但作为一个思考,我心理并未平静。难道人生要精进和人生要放下是矛盾的吗?如果是矛盾的,人生何必要精进呢?难道只有精进到高位才要放下吗?如果是,什么样算高位呢?行政者科长,还是局长算高位?经商者千万,还是亿万算高位?学问者讲师,还是教授算高位?低位者,钱少,权低,无知,算躺在地板上,不需要放下了?
千万个问号?我看着星云的照片,大师并不说话,但似乎在说:问心吧!
我没有大师的大智慧。我感觉还要修行,修行。对啊,人生要不断精进和人生要放下就是在修行啊!我们每天要争取好好自己,做比昨天优秀的自己就是在不断精进。放下的是那颗心,这颗心关乎低位、高位,存在你我心中,要放下的是傲慢自大的偏见、是骄奢淫逸的折腾、是得过且过的懈怠、放得下名闻利养的贪念、是虚妄不可得的执着。
闭目细思:放下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