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其实我买了很久了,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从论坛里面看到很多人十分推崇这本书,于是就买回来,但是看不太多就放下了,这次看已经是时隔许久。一方面,感觉自己买的书很多,看的也还算多,但是往往“阅后即焚”,书中讲的内容在脑海中很快就消失掉了。算是带着疑惑,又再次翻开了这本书。
书中开头就提出了我们社会上广泛存在的阅读能力止步不前的问题,基本上当我们走出小学校门,往后余生基本阅读的水平就没有大的进步,停留在能读的水平,真正阅读理解的能力其实没有太大的进步。二是,虽然我们有阅读的欲望,但是往往带有一些被动的感觉,主动的意愿不强,这也是导致我们阅读水平没有随着读的书越多,而随之进度的原因。
化被动为主动,很多的技巧在于带着问题读书,在我们看一本书时,作者提供了四个问题供我们参考,我们可以带着这四个问题去读一本书,能够帮助我们思考,并将这本书真正的化作自己的知识。这四个问题分别是:
- 这本书在谈什么?
- 这本书的细节部分讲了些什么?
- 这本书哪些内容有道理,哪些内容没有道理?
- 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
带着这些问题,在读书时就能够更有一些目标,也会时不时停下来思考,在书中寻找答案。
作者将读书分了四个层次,注意,是层次,不是步骤,这也意味着这四个层次中,较高的层次是包含较低的层次的,这四个层次分别是:
- 基础阅读
- 检视阅读
- 分析阅读
- 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自不必说,识得汉字就可以看得懂书了。
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则是我们在看一本书前,所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书籍千千万,我们不可能每一本书都仔仔细细的去阅读,通过检视阅读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一本书的思想和结构,最重要的是判断一本书值不值得深入去读。这个是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的基础。检视阅读的步骤包括:
- 看书名,对分进行分类
- 看序,序里面一般会描述作者写书的目的,也就是了解作者想要谈的是什么问题
- 看目录,了解这本书的大体框架结构
- 挑选自己喜欢的章节,快速浏览
- 随便翻翻几个章节,每个部分看个几页
通过以上的方法,就达到了检视阅读的目的,其实看这些步骤,是不是跟我们去书店挑选一本书的样子很像。
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更强调主动性,需要我们带着思考去读一本书。读完一本书,要求我们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 理清这本书的分类是什么
- 用几句话来概括这本书谈了什么
- 这本书的框架结构,最好能用思维导图来画出来,一般列到二级就可以了
- 这本书提出了什么问题,或者要解决什么问题
- 抓住书中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 抓住书中作者在关键句中的主旨是什么
- 抓住书中作者重点要论述的是什么
- 评价这本书
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我们研究或者探索某个领域的时候用到,比如我们要写一篇论文,或者研究某个课题时,主题阅读的方法就很实用。先是广泛收集书籍,然后挑选出与主题相关的书,先筛选一遍,之后采用检视阅读的方法来找到每本书中与主题相关的内容或章节(重点是与主题相关),将这些整理形成主题的论述。
看完书的内容,先尝试着回答前面提到的四个问题:
- 这本书在谈什么?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教授我们学习和提高阅读水平的书,强调阅读时的主动性,带着问题的方式来阅读,并将阅读划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每个层次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快速了解和掌握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思想和内容,提高阅读的效率。 - 这本书细节部分都讲了什么?
- 主动阅读
- 阅读的层次
- 基础阅读
- 检视阅读
- 分析阅读 8个规则
- 主题阅读
- 这本书哪些内容有道理,哪些内容没有道理?
书中的层次阅读方法感觉很有用,但是在讲到分析阅读时,尤其是后面的几个规则,包括查找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查找关键句的主旨以及作者的论述方面,感觉作用不大,这些在读书的时候已经通过划线,注释等方式标注出来,而且几乎是在读书时,就不断思考和理解作者意图的过程,没必要强调这些。 - 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
作者提出的主动阅读,以及阅读的层次以及一些技巧方面,感觉对我还是很有帮助的,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在以后的读书过程中去实践,感受这些技巧是否真正能够帮助我提升阅读水平,最重要的是能够将书中内容变成自己的知识。
看书是学习的必经之路,但是要真正获得成长,还在于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