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生中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自我分析,试图领悟我们的人性并化解其中的一切纷争。
—— 罗伯特 麦基 《故事》
古希腊达尔斐神庙上镌刻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 古文明的智慧就体现在这里,穿越千年,依然对我们的人生有引导意义。这句话,大概是我们这个年代最流行的主题,它没有答案,也没有标准定义,甚至需要我们用尽一生去探索,去追寻,而走在这条路上的人们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我们看那些为梦想坚持的人,那些不畏艰难而奋斗的人,那些抵御诱惑而决断的人,会觉得特别受感动,同时潜意识会觉得他们能够做到是因为他们拥有这样那样的能力和品质,但其实仔细想想,他们追求的都不一样,但有一样东西是一致的,就是隐藏在底部最坚实的思想基础,对自我的坚持,以及懂得为自我而奋斗的价值和意义,因为这份“懂得”,他们才会拥有坚毅的品质,超强的意志力,这些恰恰就是为自我而坚守所迸发出的能量。
什么叫为自我而奋斗呢?最首要的任务,是认识你自己。根本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且听不进别人的建议而盲目的坚持,那叫偏执。而认识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常常会面临两个迷阵,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对自我的怀疑,或者是欲望的陷阱,一个叫父母的期待,一个叫社会的诱惑。
我们父母那一辈人可以说是经历了最折腾的时代,忙着生存都还不容易,哪有那么多时间想什么叫自我,太奢侈。父母那一辈,人生的关键词有两个:"家庭"、“安全感”。父母的奋斗使得我们出生在了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教育的完善和提升也让我们在精神方面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追求。可随之,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点就出现了。时代的背景 ,人生的经历,对生存的恐慌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心里,转而成为他们的人生经验,接着就被父母坚信不疑地传导在对我们的引导里。所以,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就出现了更多的纠结和迷茫:父母传达的安全感和自我追求之间的纷争。在说服不了我们的时候,父母的一句:"我走过的路比你过的桥都多!"坦白讲,也足以让我们有些动摇,有些怀疑,是不是我too young too naive了呢?
父母对我们的引导里面,有他们年轻时因为现实因为家庭而不得不放弃的梦想,有他们在生活中所承受的挫折、委屈和压抑,所以他们不由自主地就传递给了我们,就像《摔跤吧!爸爸》里面爸爸就是把他自己未完成的梦想转嫁给了他的孩子。这种前提下只有两种情况,孩子不会觉得痛苦或纠结,第一种是孩子永远没有自我觉醒的时刻,他永远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那么他就能在父母的引导下平稳而简单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不能说不幸福,可真的有些可惜。另外一种情况是,父母引导很成功,把他们的梦想和价值观内化为孩子的梦想和价值观,就像这部电影中一样,她们在还没有什么自我意识还没有什么太多其它认知的时候就开始接受了训练,在摔跤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奋斗、热爱、成就、荣誉、挫折,摔跤已经内化成为了她们的梦想和追求,在这项运动和职业中她们也找到了自我和价值,所以她们也是快乐的。
最纠结的大概是自我觉醒了,自我觉醒之后自己追求的和父母所期待的并不一致,是压抑自我,还是让父母失望,两者都不是我们所愿意的,所以十分痛苦。父母的执拗不是不爱我们,只是人生经历不同,时代背景不同,以及他们自身所固有的执念。我们有时候会在新闻里看到,和我们父母年龄差不多的人在有钱有权不需要再过多为生活所忧虑的时候反而掉进了自我迷失里。因为钱,权,甚至感情都没有办法去补足精神上的空虚,他们是自我缺失的一代。可我们也太低估父母对我们的包容力,太低估父母对我们的爱。你有没有尝试认真和父母沟通过呢?你有没有用事实向父母证明过自己的能力和信心呢?
看过一个选秀节目,一个选手说他当初选择去美国留学学音乐是很纠结的,家里没有人是做音乐的,家庭经济也并不是十分宽裕,但他真的热爱,并不想放弃,于是尝试和他父母沟通。他的父亲告诉他说,你爷爷那一辈是为生存而奋斗,爸爸这一辈是为家庭而奋斗,如果到你这一代还不能为自我而奋斗,那我们奋斗的意义是什么呢?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欲望是没有尽头的。物质没有尽头,你有钱比你有钱的人更多,你有权比你有权的人还多,你觉得大城市是一个很大的世界了吧,可是站在大城市的平台上你会看到真正的世界之大,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但可以做的事情也没有尽头,连精神享受都有无尽的方式。所以,在无边的世界里很容易就迷失,很容易就不知道要什么,或者很容易把别人想要的这个社会浮躁的价值观误以为是自己想要的。在一个欲望翻滚的环境里,想保持自我的平衡确实很难。
其实,一个人的世界很小,精力和时间都有限。不知道自己知足的边界,就会被欲望牵着走,迷失在无尽中。不是说要消灭欲望,忽略物质或者逃避现实,而是要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期待值在哪儿,然后相信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会实现自己边界内想要的生活,要为自己的欲望圈一个可达到的范围。
我们生活在一个自我觉醒的时代,这是件好事情,但却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认识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找到内心平衡的方式,可能才会无限接近于内心的平和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