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战国时楚国政治家,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学识渊博。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间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后遭到守旧贵族子兰、靳尚等人的逸害而去职。项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远湘流域。
屈原被楚王流放之后,仍然忠于祖国和人民,可是他没法回到都城,心里很烦乱,就去请人卜卦,并向那位卜卦先生提问说:“宁肯说真话而得罪君王呢,还是迫求富贵而糊涂地混日子呢?宁肯昂然不屈以保持忠贞呢,还是畏狼怕虎,献媚讨好去趋奉奸邪之徒呢?宁肯同天鹅一起比翼高飞呢,还是跟鸡鸭们去互相争食呢?”接着,他还说到“蝉翼为重,千钧为轻”(轻重颠倒,是非不分),“黄钟毁弃,瓦缶雷鸣”(高尚的乐器废置不用,瓦盆之类却叮当乱响,比喻有才者不能发挥所长,无能者反被重用),“谗人高张,贤士无名”(造谣挑拨的小人气焰极高,正直无私的君子反遭排挤)。他叹道:“咳,这个世界如此污浊不清,我该怎么办呢?谁又能了解我呢?”
可是卜卦先生说:“对不起,你这个卦我没法卜。‘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卦也有所不准,神也有所不灵,我不能解决你的疑问!”屈原写下《卜居》,假托问卜的情节,抒发他忧愤不平的心情。
寓意:
“尺”比“寸”长,但比“丈”短;“寸”比“尺”短,但又比“秒”长得多。“尺短寸长”说明,“长”和“短”是相对的。无论是尺还是寸,都有“长”“短”两个方面,都是长和短的统一体。离开了长,无所谓短;离开了短也无所谓长。不仅“尺”“寸”是如此,其他事物,包括人都是如此。一切事物都有“长”“短”两个方面,人们不是只见长,不见短;也不能只见短不见长。只见长不见短,容易骄傲自满;只见短不见长,容易消极悲观。应从“尺短寸长”中得到启示,正确认识“长”和“短”,从而扬长避短,不断进步。任何人都不会是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也有自己的长处。所以人不要看到不如自己的人就自负,遇上强过自己的人就自卑。正确的方法是发现并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不是发现他人的短处并去嘲笑、讽刺。
如果你想在工作生活中,和别人侃侃而谈,拥有更多的才华和见识,关注我,和我一起学习吧,每天一篇小故事,开启你的文学之旅。